■本報記者 李喬宇
從被收購合并到破產重組,坊間關于ofo的傳言方向似乎變了。
10月31日,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已有一家大型券商中介機構入場做ofo破產重組的方案。報道援引一份約半年前的ofo負債表表示,彼時,ofo整體負債為64.96億元,其中,用戶押金為36.50億元,供應鏈為10.20億元。
對于該傳言,ofo相關負責人稱之為“無稽之言”。ofo方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述報道內容嚴重失實,“破產重組”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言。ofo目前仍在保持獨立運營,各項業務推進正常且有序。
從獨立運營方面來看,ofo此前相傳被滴滴收購,又有消息稱主動向哈啰出行尋求合并,但截至目前上述事宜都尚未有明顯進展。業務方面,可以看到的是,即便處于資本寒冬,ofo的業務也仍在持續,尚未停擺,但也有消費者稱ofo退押金的時間正在拉長,亦有消費者對《證券日報》記者抱怨,相比于其他共享單車,ofo的優惠活動漸漸少了,出行成本有所提升。
但不可否認的是,ofo仍然深陷債務重重的局面。此前的8月31日,上海鳳凰發布公告起訴ofo所屬公司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稱截至起訴之日,東峽大通仍欠鳳凰自行車貨款6815.11萬元。
10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致電上海鳳凰,上海鳳凰方面告訴記者,上述訴訟仍在走司法過程,司法判決還沒有出,但“可以肯定的是,東峽大通還沒有還錢”。
事實上,坊間從來不乏關于ofo的傳聞,從被滴滴收購到向哈啰出行尋求合并,ofo方面的態度已有曖昧不清變為如今的“保持獨立運營”。某接近ofo的知情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希望ofo能夠找到合作方,但目前只能保持消極看法。
該知情人士對記者談到,ofo正在失去談判的籌碼。固然ofo目前仍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但如果ofo沒有足夠的資金去維護運營,市場占有率會隨著時間的拉長而萎縮。該人士直言,時間拉得越長,ofo的形勢就會越嚴峻。
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如果ofo能早點出手,可能還能賣個好價錢,現在可能就不是價錢的問題,而是賣不賣得掉的問題。市場上有摩拜以及哈啰出行兩家頭部共享單車平臺或許已經足夠了。”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