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分析在京舉辦了2018·中國大數據高峰論壇。TalkingData創始人崔曉波、九章云極創始人方磊、數瀾科技創始人甘云鋒、數起科技創始人李明國等7位明星CEO分享了未來幾年大數據行業的深度觀察。同時,愛分析還在會上發布了《中國金融大數據行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證券日報》記者在論壇上了解到,目前金融科技潛在市場規模1100億元,金融大數據將成為落地應用過程中的急先鋒。信貸、支付等金融大數據已經達到一定滲透率,2018年或將成為保險大數據元年。
大數據被金融機構廣泛認可
金融科技是銀行重心投入的領域。
2017年,招商銀行拿出7.9億元,即稅前利潤1%,投入成立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2018年,招商銀行計劃為金融科技投入22.1億元,即上年收入1%。之后,中國銀行也宣布投入營業收入1%,近50億元,用于科技創新。以該比例推算,整個銀行業金融科技潛在市場規模1100億元。
《報告》顯示,金融科技的創新技術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等,相比之下,大數據在金融領域應用落地最為成熟。
愛分析聯合創始人、首席分析師張揚在論壇上介紹,目前五大行的大數據平臺都已經落地。農業銀行早在5年前就已經開始建設大數據平臺,2016年年底對公、零售、風控等業務都已經在全行統一的數倉上線。中信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從2015年開始上線大數據平臺,到2017年,各地城商行也開始紛紛上線大數據平臺。
大數據被金融機構廣泛認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數據是金融科技創新最關鍵的驅動力。從數據收集、存儲、分析、應用的流程來看,大數據技術在各個環節都有涉及。AI重數據分析和應用,物聯網重數據采集,區塊鏈和云計算重數據存儲,唯有大數據技術貫穿始終。
再從技術成熟度角度考慮,大數據基礎平臺已有MongoDB、Cloudera、Hortonworks、Talend等4家上市公司,表明技術本身已經進入成熟期。而AI、區塊鏈等基礎平臺還沒有獨立上市公司出現。
因此,作為金融科技急先鋒,大數據是未來幾年與金融機構結合最緊密的領域,而保險公司、券商等非銀機構將是下一波金融大數據受益方。
大數據在保險領域應用即將爆發
在落地應用過程中,大數據與信貸、支付、財富管理、保險等金融場景緊密融合。
以信貸領域為例,大數據在貸前、貸中、貸后等各個環節都與原有業務流程深度結合。依靠大數據建立的完整用戶畫像,信貸機構在獲客、反欺詐、風險定價等方面都大幅提升了效率。
據悉,擁有百度深厚大數據背景的百信銀行,開業僅4個月,授信用戶超過100萬,累計放款金額超過150億元,貸款余額80億元。這些成績與百度深厚的大數據背景密不可分。
《報告》同時指出,大數據在信貸和支付場景達到一定滲透率之后,下一個即將爆發的是保險場景。
過去,保險行業IT基礎設施落后銀行至少5年。隨著銀監會和保監會合并成為銀保監會,保險行業的IT重視程度將提升到新的高度。這為大數據應用落地鋪墊了基礎。
根據愛分析調研,2018年保險領域的投資重點已經從銷售轉向大數據,新流數據、評駕科技、彩虹無線、棧略數據等一批保險大數據公司先后獲得融資。眾安在線旗下的眾安科技,不光利用大數據技術賦能保險公司,還將大數據滲透到醫院領域,打造醫療、保險的全鏈路賦能。
可以想見,隨著數據以及IT基礎設施完善,信貸、支付等成熟領域的大數據公司也將逐步向保險場景滲透,完成跨行業發展。比如,百融金服原本深耕信貸大數據領域,借助長期的積累,已經橫跨至保險場景。
2017年大數據風控市場規模140億元
大數據風控和營銷是橫跨信貸、保險等場景的通用業務流程。在移動互聯網完全滲透的今天,大數據風控需求對于金融機構顯得尤為重要。
在愛分析最新發布的《中國金融科技創新企業估值榜》中,大數據風控上榜公司數量高達32家,占比超過50%。榜單第2名是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公開表示,京東金融風控體系變量有60萬個,5000多名員工中3000人從事風控和大數據。由此可見,大數據風控在當前金融科技領域的重要性。
根據《報告》,中國大數據風控市場規模2017年達140億元,而美國市場規模則是120億美元。考慮到當前中國市場居民消費信貸余額只有美國1/3,中國大數據風控市場規模還有大幅提升空間。
2017年末百行征信的成立,對于大數據風控市場的數據源基礎設施是一大利好。
由互聯網金融協會主導的百行征信吸納了芝麻信用、騰訊信用等8家股東,有助于解決非人行征信中心覆蓋人群的數據孤島問題,降低了整個行業獲取數據的門檻。
但是與人行征信中心不同的是,百行征信是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行政命令權弱。人行征信中心的定位則是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擁有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權。因此,是否能夠順暢的要求各個非銀機構上傳個人信用信息是百行征信面臨的一大難題。
可以對照的是“信用中國”。信用中國是由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指導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系統性項目工程。信用中國包括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等眾多內容,需要調配各級人民政府、工信部、農業部、商業部等眾多資源,其數據收集難度不亞于百行征信。
信用中國自2014年開始立項,計劃2020年初步建成,歷時7年之久。由此可見,百行征信統一數據源的時間征程也不會短暫。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