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許林艷
1月12日,新冠檢測概念股九安醫療再度漲停,收報62.22元/股,總市值達298億元。自2021年11月12日以來,公司股價漲幅已超800%,總市值增超260億元。
暴漲后,九安醫療成為了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1月12日,九安醫療再收關注函,這是2021年11月份以來公司收到的第四份關注函。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九安醫療說明所披露內容是否謹慎、客觀,是否存在夸大性宣傳、誤導性提示以迎合市場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情形。
“九安醫療近期接連收到關注函,頻率頗高,這也向市場傳達了警示信息,普通投資者亦應密切關注九安醫療對相關事項的回復并注意投資風險。”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說道。
是否存在選擇性披露
1月7日,九安醫療發布《關于子公司收到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針對Omiron變異病毒測試性能實驗報告的公告》。公告顯示,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以下簡稱“iHealth試劑盒”)在實驗中100%的檢測出了最大CT值為21.59(n=5)的Omicron活性病毒樣本。當日,公司股價上漲6.05%。
不過,深交所表示在九安醫療就上述公告進行報備的英文原版文件顯示,該實驗的樣本池共有11個Omicron活性臨床病毒實驗組樣本,其CT值在19.35-28.81之間呈線性分布。對每個樣本使用iHealth試劑盒檢測5次,測試結果顯示,CT值小于或等于21.59的四個樣本,其20次檢測結果均為陽性;CT值等于22.86的一個樣本,其3次檢測結果為陽性,2次檢測結果為陰性;CT值大于22.86的6個樣本,其30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針對此事,一位從事體外檢測的上市公司實驗室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上述的CT值指達到一定熒光信號強度所需的PCR循環數。新冠檢測是檢測樣本的CT值,一般CT值越小代表病毒含量越高,CT值越大代表病毒含量越低,上面那段話的意思應該是試劑盒對CT值小于21.59的病毒樣本是有效的,大于22.86的病毒樣本結果可能是無效的。
對于公司《公告》與給深交所報備的文件信息差異,深交所要求公司核實說明公司《公告》僅披露CT值小于或等于21.59的四個樣本結果,而并未披露CT值大于21.59的七個樣本測試結果的原因,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以部分樣本陽性檢出率來混淆全部樣本陽性檢出率誤導投資者的情形,是否存在選擇性披露部分信息以炒作股價的情形;并讓公司補充披露該實驗的詳細情況,包括但不限于實驗組和對照組樣本選取方法、全部實驗組樣本陽性檢出率、實驗結果可靠性等。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當前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實務操作中來看,選擇性披露行為可分為披露對象上的選擇和內容上的選擇,前者是指披露行為人向特定的人士披露未公開的信息,后者是指行為人并未披露信息的全部,而是有選擇地披露有關信息。九安醫療僅披露CT值小于或等于21.59的四個樣本的測試結果而未披露CT值大于21.59的七個樣本的測試結果的原因便是后者,即行為人并未披露信息的全部,而是有選擇地披露對己方有利的有關信息,確有炒作股價的嫌疑。
所提方案可行性多大
九安醫療向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提交的《關于采用家庭自測盒實現奧密克戎新冠防疫1+1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深交所關注的另一重點事項。九安醫療建議將iHealth試劑盒通過天津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批準投入天津市疫情防控使用,并稱天津市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公司方案。
深交所要求九安醫療核實說明公司iHealth試劑盒如欲取得天津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批準尚需履行的程序,說明公司所提方案是否不符合我國疫情特點及防控策略,并充分提示不確定性和相關風險。
1月12日晚間,九安醫療發布異動公告稱,公司在之前向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提交了《關于采用家庭自測盒實現奧密克戎新冠防疫1+1的建議》,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該建議,該建議是否被采納尚不確定。
對于九安醫療向天津市疫情防空指揮部提交的《建議》的可行性,財經評論員王赤坤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取決于當下的防控策略是否接受這一模式以及自行檢測的專業程度。如果防控策略不認可這一模式,那么這一建議就沒有意義。此外,如果由于檢測專業度問題導致錯檢漏檢現象發生,還會給整個防疫體系埋下隱患。
醫藥行業獨立評論人譚亞娣對此表示,參考iHealth試劑盒在海外的使用經驗,這一建議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能夠降低集中式核酸檢測帶來的病毒大規模傳播風險,但這并不是控制疫情性價比最高的方法。
(編輯 喬川川)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