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見習記者 張軍兵
北交所開市首周,投資機構對北交所上市企業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自11月15日開市以來,截至11月20日,共有14家企業發布了關于接待機構投資者調研的公告,共獲得146家機構調研,調研機構囊括券商、私募、公募、創投等機構。
此外,除了8只火爆發售的北交所主題基金外,目前還有華融、中歐、招商、大成基金等總計18家基金管理人和券商資管機構發布公告,將北交所股票納入了投資范圍。其中,最受關注的還是“專精特新”及科技電子相關行業。
機構密集調研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81家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領域,其中工業行業占比31%,信息技術占比27%,材料和醫療保健行業占比各在12%。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過去一周,在接待機構調研的公司中,創遠儀器獲得調研機構數量最多,達23家;晶賽科技先后兩次共接待了20家機構調研;此外,同惠電子、智新電子、艾融軟件、富士達單詞接待了超過10家機構的調研。
在券商策略方面,天風研究所電子首席分析師潘暕表示,電子企業業績不俗,看好連接器和核心設備材料。與A股電子企業比較,精選層13家電子企業PE(TTM)中值為38.57倍,明顯低于57.52倍的科創板;精選層電子企業雖然營收增速表現相對較差,但凈利潤增速整體較為突出,反映了其較強的盈利能力。
在浙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楊看來,結合主題效應,北交所的開市對科創風格形成正面驅動,繼而為“跨年行情”再添助力。他認為,可重點關注半導體模擬設計、設備材料、IGBT等領域。
中小企業受益
“北交所開市一周,更多的投資者關注我們公司,公司股票交易量可觀。同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交流溝通也更加密切。”穎泰生物有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為“專精特新”等創新型中小企業開辟了全新的融資渠道,也是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一個全新開端。
該人士同時表示,期待管理者進一步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給予合理的稅收優惠和更友好的融資便利,讓中小企業享有更普惠的成長環境,讓政策更有溫度。公司將不斷努力做大做強,實實在在回饋股東。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對于創新創企業的界定非常形象和精準,即“更小”“更早”“更新”。在規模上不要求企業很大,并且在初創階段進行扶持,但希望這些企業朝著產業和技術創新方向發展。北交所可以成為新三板和滬深交易所連接的樞紐,從而打造互聯互通的新型市場體系。
董登新認為,北交所最大的特色是小股本袖珍股,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牛散”、機構投資者,尤其是主題基金來到這個市場淘金。北交所的很多上市公司具有極好的成長性,對于那些追求高成長,尤其是能夠承受一定風險的投資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