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常有讓投資者大跌眼鏡的操作,這回是神州泰岳。
7月6日,神州泰岳推出“0元”員工持股計劃。根據該計劃,公司擬向不超過100名員工免費授予2594.79萬股股份。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公司的6位董監高拿走了64.59%的份額。其中,僅董事長冒大衛一人就拿走了40%;另一位原董事易律則拿走了22.5%。兩人合計拿走了62.5%的份額,成為神州泰岳推出的“0元”員工持股計劃最大的利益獲得者。
而且,冒大衛出任公司董事長一職尚不足半年。如果以員工持股計劃披露前一個交易日7月5日神州泰岳的收盤價4.78元/股計算,冒大衛、易律的賬面收益分別高達4961.26萬元、2790.71萬元。
對此,深交所幾乎同時就火速下發了關注函,并在公司回復后,于今天二度發出關注函,持續關注該事宜。
存疑的員工持股計劃
在市場看來,神州泰岳拋出員工持股計劃的時間節點以及方式存在諸多疑點:
公司創始人王寧今年二月底剛卸任董事長,身兼多重身份的冒大衛接任后不足半年時間,便實施如此規模股權激勵,其目的和合理性何在?
為何已辭去董事職務的“關鍵管理人員”易律獲贈比例如此之高?
員工持股計劃變成了神州泰岳董監高“自食其利”的把戲,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
鑒于此,深交所在該計劃推出的當天就發出了關注函。
神州泰岳給出了自己的一套說法。
公司稱,本次的授予對價經過充分且慎重考慮,由于近幾年國內資本市場波動劇烈,股價起伏較大,若授予價格力度不夠,授予對象收益沒有保障,無法達到實際的激勵效果,而公司本次員工持股計劃旨在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維護和提升公司價值。同時基于激勵與約束對等原則,在公司層面及個人層面均設置了相對比較嚴格的績效考核指標,將公司的未來發展目標與員工成長緊密結合,最終確保全體股東的利益實現。故此本次員工持股計劃定價是合理且公允的。
但這樣的說辭顯然并未令監管層放下疑慮。
7月13日一早,深交所再次向神州泰岳發了關注函,要求公司補充說明本次向公司董事長冒大衛授予大比例上市公司股份的合理性,是否與其歷史和未來預計對公司的貢獻相匹配,相關安排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及股東利益。并要求獨立董事發表意見。
簡而言之,公司需要說明白的是:員工持股計劃的“大頭兒”都給了董事長,憑什么?
蹊蹺的股權激勵計劃
令市場咂舌的還有神州泰岳同時推出的一份蹊蹺的股權激勵計劃。
在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披露同日,神州泰岳還披露了一份《關于子公司實施員工股權激勵暨關聯交易的公告》,擬授予激勵對象激勵股權總數不超過子公司鼎富智能注冊資本的30%。
而激勵的對象,同樣包括公司董事長冒大衛。
根據公告,公司授予身兼鼎富智能董事長的冒大衛的股權比例為15%,授予神州泰岳副總裁、董事會秘書、鼎富智能董事、總經理胡加明的股權比例為7%,實施方式為直接或通過其設立的持股平臺以增資或從公司受讓股權等,授予價格同樣為0元。
鼎富智能是神州泰岳于2016年以6億元現金收購的公司,截至2021年3月末,鼎富智能凈資產余額為2.52億元。
對于這次有些“莫名”的股權激勵,交易所要求公司補充說明實施本次員工股權激勵的的原因、必要性,未設置鼎富智能業績考核指標的原因及合理性,相關安排是否有利于鼎富智能競爭力的提升。以及結合本次激勵計劃的內容、具體條款等說明公司將鼎富智能30%股權無償轉讓給冒大衛、胡加明等關聯方的關聯交易表述為“股權激勵”的原因和合理性,是否存在刻意規避股權出售應履行的評估、審計等義務的情形,是否存在變相向冒大衛、胡加明等輸送利益的情形,請核實冒大衛和胡加明是否屬于最終受讓方,是否存在股權代持情形。
對此,神州泰岳在回復函中表示,冒大衛擔任鼎富智能董事長,胡加明擔任鼎富智能董事兼總經理,將持續服務于鼎富智能,屬于本次股權激勵的最終受讓方,不存在股權代持情形。
隨后,交易所繼續追問公司補充披露擬設置的鼎富智能公司層面業績考核指標和個人層面業績考核指標的具體內容,并要求公司說明前述解鎖條件是否屬于董事會審議的鼎富智能股權激勵議案范疇,是否應提交股東大會審議,如是,請補充披露相關內容后再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乏善可陳的公司經營
公開資料顯示,神州泰岳成立于2001年,2009年在創業板掛牌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是ICT領域運營管理軟件、手機游戲、物聯網技術應用和創新板塊。
近年來,神州泰岳業績出現了明顯起伏。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神州泰岳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26億元、20.19億元、17.77億元、35.96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1.2億元、8024.76萬元、-14.74億元、3.51億元。
其中,2019年因踩雷互聯網金融,神州泰岳遭遇巨虧。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