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吳文婧
6月17日晚,濱江集團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降低公司融資成本,滿足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擬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申請注冊發行總額不超過(含)人民幣30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擬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申請發行不超過人民幣45億元債權融資計劃。
綜合融資成本5.4%創新低
濱江集團方面表示,本次擬新增融資主要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公司前期債務、調整債務結構等。根據濱江集團的融資方案,公司此次融資可以通過新增直接融資的方式來優化債務融資結構,此外,公司還可以通過新的低成本融資替換成本較高的存量融資,從而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
數據顯示,濱江集團近年來綜合融資成本不斷下降,2017年為6%,2018年5.8%,2019年5.6%,2020年公司原本的的融資目標是在2019年5.6%的基礎上下降20個BP至5.4%。不過,這個年初制定的5.4%的目標已提前半年于近日完成,2020年全年融資成本有望更低。
據記者統計,2020年來濱江集團共依次發行有4%票面利率的一般短期融資券20濱江房產CP001、4%票面利率的一般中期票據20濱江房產MTN001、3.24%票面利率的一般短期融資券20濱江房產CP002、3.85%票面利率的20濱江房產MTN002、3%票面利率的一般短期融資券20濱江房產CP003,對應的當前余額分別為9億、12億元、9億元、5億元、3億元。濱江集團上述5次低息直接融資,發行利率逐步下降,利率水平在民營房企中優勢顯著,已接近央企的融資水平。
此外,根據濱江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公司銀行貸款占比64.7%、中期票據占比18.83%、公司債占比8.34%、短融占比8.16%,綜合成本為5.6%。
據地產行業人士分析稱,濱江融資結構中銀行貸款占比64.7%,其余為直接融資,占比35.3%(直接融資包括公司債、中期票據和短融),無一筆來自信托、資產管理公司、境外美元債、土地前融或是商業票據的資金,這在民營房企中實屬罕見。
實際上,進入2020年以來,主流房企融資行為頻發,比如首開股份已發行總額191.1億的融資工具;金融街發行153億的資產支持證券和短融;綠城集團發行總額93.3億的公司債、中票和資產支持證券;招商蛇口發行86.5億元的短融和中票;融創中國發行73億的公司債等,借用金融工具擴大企業經營行為已成為業內普遍做法。
前述地產行業人士認為,濱江集團此次融資可看作是順勢而為,進一步豐富原本相對單一的直接融資品種,拓寬融資渠道,為公司以后的發展加碼助力,讓公司更穩健發展。
今年前五月銷售額超400億元
關于本次融資安排,濱江集團方面表示,將結合公司的資金需求,在保持合理有息負債水平的基礎上,把握好發行節奏,在注冊有效期內一次或多次發行,體現穩健與發展的平衡。
據了解,與行業內其他開發企業相比,濱江集團的有息負債水平長年處于行業較低水平,總資產有息負債率始終低于30%,凈負債率也始終保持在行業較低水平。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末公司凈負債率分別為-0.11、-0.04、0.98、0.88。
根據《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報告》,2019年百強房企剔除預收款后資產負債率均值為49%,而濱江集團截至2019年末扣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僅為39.82%,較百強均值低9.18個百分點。
此外,2020年以來,盡管疫情對各行各業都產生較大沖擊,以杭州為大本營的濱江集團卻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銷售業績。
據克而瑞統計,2020年前五月濱江集團實現銷售額403.2億元,位列百強銷售榜第24位。在杭州樓市搖號的背景下,濱江的項目中簽率更低,屢屢開盤即售罄。進入5月以來銷售形勢更是持續向好,所有濱江集團在杭項目的平均中簽率均不到10%,就連御潮府這樣總價千萬元級別的豪宅中簽率也僅為5.62%。
濱江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濱江項目不僅中簽率低,而且周轉速度快,比如此前體量13萬方,總套數逾1100套的御虹府項目從拿地到全盤售罄僅不到10個月。項目的快速銷售實現了資金的迅速回籠,使得公司財務報表指標也表現亮眼。”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濱江集團賬上貨幣資金達120億元,2019年度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26.21億元,同比增長118.8%,2020年一季度末,貨幣資金進一步增加至127億元。穩健的資金,加上金融杠桿的支持;亮眼的產品品質,加上持續熱銷的市場,已經躋身千億元房企俱樂部的濱江集團,未來的道路將走得更穩更遠。
(編輯 張偉)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