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一座高架橋突然倒塌,導致3輛轎車被壓并造成3死2傷。事發后,交通運輸部專家組趕赴現場指導事故調查,無錫市也已成立事故調查組。經初步分析,該高架橋倒塌系運輸車輛超載所致。10月11日,無錫高架橋事故涉事企業無錫成功運輸公司負責人劉某已被控制。
值得關注的是,事發后多家媒體稱該橋“設計單位為蘇交科”。蘇交科(300284)11日早間發公告表示,報道所稱事故橋梁的設計與公司無關。證券時報記者獲取的文件顯示,事發高架橋的設計方為中設股份(002883),截至發稿時該公司尚未就此事進行回應。而中設集團(603018)則因簡稱與之相近而“躺槍”,中設集團也在清晨緊急發布澄清公告撇清關系。
截至11日收盤,蘇交科股價翻紅報8.83元/股,中設集團股價小幅下跌報11.70元/股,而并未發聲的中設股份全天股價下跌4.70%,報19.08元/股。
日照鋼鐵否認承擔運輸
好端端的一座高架橋,怎么突然就塌了?無錫官方在11日清晨的通報中指出,事發時側翻橋面上共有5輛車,其中3輛小車、2輛卡車。經初步分析,上跨橋側翻系運輸車輛超載所致。
當地居民注意到,涉事的貨車上滾落的貨物為熱軋卷板,業內人士稱之為“鋼卷”。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每個鋼卷的重量為28.54噸。而據現場目擊者介紹,車上共有6個這樣的鋼卷。以該數據估算,車上鋼卷總重量估計達171噸。
據我國城市橋梁建設的行業標準《城市橋梁設計規范》,一級公路設計荷載允許最大車重為55噸。據了解,涉事貨車的設計載重也是55噸。也就是說,涉事貨車已經超標兩倍多。
知情人士介紹,事發地點附近就有一家鋼材城,附近路段類似超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也懷疑肇事車輛就是往這里運送鋼卷。鋼卷上的產品信息標簽顯示,該批貨物的生產商為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照鋼鐵”),生產日期為9月30日,但標簽上并無具體客戶信息。
天眼查信息顯示,日照鋼鐵由杜雙華通過直接和以京華日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京華日鋼)間接方式合計持有100%股份。10月11日,日照鋼鐵公共事務處工作人員向證券時報·e公司表示,公司地址靠近港口,生產的鋼鐵都是通過海運運輸,“無論是運輸到國內還是國外,基本上不通過公路運輸,這也是公司的成本優勢所在。”該工作人員同時強調,公司并不承擔后續運輸業務。工作人員同時解釋,針對熱軋卷板的運輸,沒有特殊行業性規定,應該還是根據車輛核載、道路限載限速等情況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山東是全國除河北、江蘇外排名第三的鋼鐵大省,但多數規模較小,而民企日照鋼鐵和國企山東鋼鐵(600022)是山東省鋼鐵行業的兩大巨頭。
有消息顯示,該批次貨物由日照鋼鐵通過嵐山港海運至蘇州港,由當地采購商自行聯系車輛短倒轉運,與日照鋼鐵無關。證券時報·e公司采訪獲悉,涉事車輛是在無錫江陰長宏碼頭裝貨,從此處一路向南近40公里,就是事發地點。
三家上市公司卷入其中
無錫市審計局網站在2007年7月曾發布《無錫市審計局關于312國道無錫段擴建工程竣工決算審計結果的公告》。公告顯示,312國道無錫段路線全長48.44公里,全線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擴建工程于2003年9月開工建設,2005年6月建成通車,2005年11月工程交工驗收。
值得關注的是,公告中披露:312國道無錫段擴建工程的總體設計單位是江蘇省交通科學院有限公司等;主要監理單位有江蘇科興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等監理單位;主要施工單位有無錫交通工程總公司、東盟營造工程有限公司、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該項目工程質量經無錫市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評定為優良等級。
據此,多家媒體報道稱該工程設計單位為蘇交科,相關報道也引發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就在10月10日深夜,蘇交科獨家回應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時表示:相關報道不實。而在11日早上8點發布的澄清公告中,蘇交科強調公司承擔總體設計的“312國道無錫段”并非發生事故的路段,“事故橋梁的設計與公司無關。”經歷開盤考驗后,蘇交科股價最終翻紅,收報8.83元/股。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獲取的《施工圖設計》顯示,該路段的編制單位為無錫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天眼查顯示,該公司在2015年3月更名為江蘇中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即上市公司中設股份(002883),記者在11日早上多次撥打該公司證券部電話,始終無法接通。而中設集團(603018)則因簡稱與之相近而“躺槍”,中設集團也在開盤前緊急發布澄清公告撇清關系。截至11日收盤,中設集團股價小幅下跌報11.70元/股,而并未發聲的中設股份全天股價下跌4.70%,報19.08元/股。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