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對萬科是有戰略意義的,在客戶層面,如果我們不做針對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產品,是不完整的,而且養老是一個清晰的萬億級市場和千億級企業的生意,在行業里跟萬科有同樣規模的不是很多,不管是客戶層面還是戰略層面。”伴隨著萬科北方區域最大的養老社區——北京隨園的正式亮相,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劉肖表示,“過去五年,我一直希望能夠在北京落地一個像杭州那樣有養老口碑的項目,養老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戰略性協同的業務,萬科也會在養老產業上走得很遠”。
實際上,在萬科看來,白銀時代,中國的城市化過程并沒有結束,城市對于空間的需求,無論從數量還是品質上來看,都依然龐大。但伴隨“少子化”、“老齡化”的人口形勢,以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市場單邊快速上漲、行業整體快速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為了支持萬科未來的持續增長,轉型勢在必行。
2018年,萬科將戰略定位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從配套服務商到生活服務商,意味著萬科不僅要提供硬件,也要提供軟件;不僅要提供空間,也要提供內容。萬科方面表示,將持續從客戶真實需求出發,不斷發現、理解和順應客戶的需求及其變化,打造客戶愿意買單的好產品、好服務,在“口碑時代” 贏得客戶的信賴與支持。養老業務對于現階段的萬科而言屬于配套業務。同時,對于養老業務而言也有自己的基本盤,只有做好產品和服務,才有可能贏得客戶和市場,才有可能為未來的轉型埋下希望的種子。
為此,北京萬科聯手國際設計師團隊用心打造房山隨園,不但在產品設計的適老細節、配套景觀、社交功能方面引領創新,在專業服務的活力激發和安全保障方面也樹立了行業標桿。
據悉,北京隨園整體規劃7棟樓,共700余張床位,其中占地約4000㎡擁有20多個功能的公共配套空間是養老中心的核心組成部分。萬科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有別于被動接受照顧,隨園倡導老人們積極社交,在睦鄰友好的社區氛圍中,參與豐富的活動、結識親密的伙伴、過上快樂的生活。
而自2012年11月份萬科的首個養老項目杭州隨園嘉樹面市至今,探索養老業務多年的萬科已經成為這一領域重要的生力軍之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萬科養老業務已布局16個城市,共儲備帶床位項目52個,可提供床位1萬張以上,其中已開業項目中有接近5000床。
不過,盡管有著多年的實踐探索,但養老業務仍然被認為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每走一步的前提是要先夯實石頭。隨著2019年萬科提出“收斂聚焦、鞏固提升基本盤”以來,北京萬科的養老業務也逐步收斂聚焦于兩大產品線——突出專業護理能力的怡園,和營造睦鄰友好關系的隨園。
其中,怡園為城市全托中心,以北京的怡園光熙長者公寓為代表,對應的客戶主要是半自理和失能失智的老人,對專業的護理康復甚至醫療有較強需求。隨園則是持續照料社區,以北京隨園養老中心為代表,主要提供全齡長者的照料方案,主體客戶對于豐富的文娛社交生活需求更強烈。
(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劉肖)
幸福銀行
喚醒積極養老的樂觀心態
在北京萬科,養老是地產基本盤的重要配套型業務,而北京隨園,是養老布局落定的一枚重要棋子。作為萬科養老理念創新的典型——“幸福銀行”概念,被深入引進到了新開業的北京隨園養老中心,并在萬科北方區域的7個養老項目上迅速推廣開來。
經過長期研究和實踐觀察,北京萬科養老業務的同事發現,除了健康照料,長者其實更需要心理上的持續關注。日本“蒲公英介護中心”最早創造了積分消費的方法,他們用“SEED幣”成功讓老人們在這里找到了“第二人生”。
受到這一啟發,北京萬科養老業務的同事提出了“幸福銀行”的概念,把在住老人“感覺自己沒有用”的消極養老狀態變成“賺錢、攢錢、花錢”的主動養老模式。在隨園,每位老人都會得到一本幸福賬戶,里面詳細介紹了“幸福銀行”的使用規則。在積極參與康復運動、社團、社交活動的時候,他們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金,并存儲進“幸福銀行”,通過支取這些獎勵金可以進而換取對等的福利內容。
比如,老人每日做早操可以獲得1個幸福幣,參加書法、手工課程學習可以獲得5個幸福幣,組織合唱社團排練可以獲得10個幸福幣。每月攢下來的幸福幣,可以用來在園區內進行消費,比如理發需消耗50個幸福幣,打印照片需要20個幸福幣。隨園還定期組織大型的“幸福集市”、“趣味運動”等,老人們可以在市集上根據自己的喜愛,購買到實用的日常用品、飲品、甜點等。2018年4月,“幸福銀行”的概念首先在怡園光熙長者公寓試行,截至當年年底盡管在住的主要為半自理老人,但活動參與頻率仍然平均提升了30%左右。
“幸福銀行”概念得以深入推行,依托于隨園提供了近4000㎡集中的公共活動空間。萬科邀請了日本的知名設計師津島曉生,經過3年的時間研究適合隨園的長者社交活動場景。在室內設置了閱讀視聽、棋牌運動、書畫音律、舞蹈瑜伽、茶飲水吧、休閑會客、陽光私宴等20余個功能空間。隨園還在室外打造了“悅舞園、健步園、康養園及益趣園”四大景觀空間,以滿足老人養生休閑的多樣需求。無風雨長廊的設計,把活動區域與長者房間互相聯通,無論刮風下雨長者都能照常進行文娛活動。
不僅是針對隨園內的老人,北京萬科養老還將這一模式擴展至了所有為隨園注入活力的老人。為隨園表演節目的長者合唱團,參與授課講座的老年志愿者都可以通過與隨園老人的社交互動獲得“幸福銀行”的積分獎勵,并選擇適合他們的服務或產品進行兌換。
智慧平臺
助服務標準化和管理提效
除了理念上的創新,依托于北京萬科養老開發的服務管理系統——V-Care智慧照護平臺,隨園得以更好地實現了服務的標準化和精細化。
2018年開始,V-Care系統首先在怡園光熙長者公寓運行,1.0階段系統主要解決的是檔案數據化和實現移動呼叫的問題,2.0階段系統增加了個性化的照顧計劃,所有對老人的服務流程,在平臺上被切割為標準化的細節動作,并可以得到精準的考核檢查。
數據顯示,北京萬科養老目前已梳理出了8大類服務模塊165個服務細項,涵蓋產品硬件服務、健康管理、護理、康復、醫療、繽紛生活、營養餐飲、特色家政等。工作人員會按照護理等級為每位長者定制照護計劃,并規范64項護理動作。每日每個時間段,護理員的每一個護理動作都會被系統記錄在案。
引入隨園項目使用時,V-Care系統已經進入3.0階段,巡更系統得到了優化更新。除了固定在床頭和衛生間的固定呼叫器,項目為老人配備了移動呼叫器,方便老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服務呼叫。同時護理員也配備了V-Care腕表和對講機,以便更及時地接收并響應老人的需求。隨園還在每個房間都增加了護理員的指紋打卡,確保查房的動作落到實處。據項目工作人員介紹,“V-Care在隨園項目上全面應用后,我們還將把文娛體系納入到數據管理系統中。通過長者打卡、管家統計的形式,提供區域熱力圖、社團活動熱力圖,哪些社團更受長輩歡迎,哪些空間設計還需優化,均以數據的形式清晰呈現,從而幫助‘管家’更好地對課程及空間設計進行優化。”
通過V-Care,萬科還可以對護理員進行“熱度”考核,定期進行素質培訓和應急培訓,同時設置末位淘汰制度,以合理的獎懲機制,評選優秀護理標兵,嚴格規范管理護理團隊。
V-Care系統還配備了親屬端,老人每天的身體健康數據,接受護理服務的內容,參與活動的照片視頻等,長者的家屬都可以及時通過手機進行查看。
融入社會
探索幸福養老的更高價值
2018年6月份,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居家和社區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支撐,實行醫養結合,提升服務水平,用好社會力量,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服務體系,努力在老有所養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新進展。
政府大力發展養老的決心對養老企業來說是極大的鼓勵,相關配套政策的不斷完善也將更有利于相關市場的發展。
作為較早進入養老市場的企業之一,北京萬科也在積極承擔這部分社會責任。北京房山隨園養老中心,就是一次政企合作的嘗試,也是北京市場上少有的大規模的政企合作型養老項目。
政企合作的模式下,企業可以更加專注于輸出技術、標準、團隊等服務,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社會整體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市場提供性價比更高的專業養老社區和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萬科養老在將隨園打造為北方區域養老服務標桿的同時,也積極融入社會,不斷探求幸福養老的更高價值。
在對國內外優秀養老社區的考察研究中,萬科發現一些養老院會創新地嘗試與幼兒園和長租公寓的建設結合起來。一方面孩子的天真和年輕人的朝氣可以為長者的生活注入更多歡樂和活力,另一方面長者與晚輩的互動,也可以讓老人們更生動地教會孩子們如何尊重生命、敬愛長輩,分享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生活智慧給年輕人以啟發和幫助。
除了鼓勵長者間的社交,隨園還積極創造老人與孩子和青年間的互動機會。例如,隨園項目將聯合北京萬科的兒童成長中心,在隨園內部開展面向孩子的生命教育、代際學習、美德傳承等社會實踐課程,讓長者在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中,體會老少同樂的幸福。
又如,隨園也正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周邊高校開展黨建團建、紅色文化、口述歷史、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共建。未來,通過“隨園老人口述+社科大學生記錄編輯+媒體連載”的方式,讓老一輩人的榮光故事獲得更好的傳承。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北京隨園是萬科養老深耕北京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隨著首批長者入住北京隨園,在這里迎來他們新的幸福人生,北京隨園,或將在未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養老社區的新標桿。
(編輯 何帆)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