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2018年12月26日,歷時19個月,恒力股份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在大連正式投料開車。恒力股份從“一滴油”到“一根絲”的全產業鏈發展夢想,照進了現實。
再次詮釋恒力速度
據悉,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是我國對民營企業開放的首個大型煉化項目,作為恒力股份著力推動聚酯、石化、煉化全產業鏈模式發展最重要的投資項目和首號工程,該項目于2017年4月份破土動工,歷經19個月后正式投料開車,刷新了同行業同體量煉化項目的最快建設記錄。
“一個電話能解決的絕不碰頭聊,能夠在現場解決的不去辦公室,三句話能處理的絕不到會議室。”恒力股份一位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破土動工,到投料開車,恒力煉化一體化項目高質量快速推進,再次詮釋了恒力速度、恒力精神與恒力品質。”
“1.5萬多臺設備,1800萬安裝總寸徑,150多萬噸鋼板、鋼結構、管道、材料,50余萬臺閥門,5萬多名施工人員。”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介紹道,“恒力煉化項目規模大、流程長、配套齊備、技術復雜、上下游關聯度高,建設中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挑戰了眾多不可能,成為全國首個開車的大型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
世界級的煉化工廠
冬日的大連,天藍海湛,開車運行的機器設備,隆隆輕響。延展的管廊,林立的塔罐,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著淡淡光輝,帶給人以無比的震撼。恒力股份下屬公司恒力石化總經理許錦表示,這個項目意味著我國在高端石化行業的一個跨越,將為遼寧下一步精細化工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國家發改委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點項目,作為大連工業史上最大的煉化項目,正式投料開車,創造了多項行業之最,標志著國家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取得了重要成果。”大連市市長譚成旭認為,項目的正式投料開車是大連的一大喜事,有利于改變大連“油頭大,化身小”的現狀,有利于帶動石化上下游產業鏈加快一體化發展,為大連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我們配套的熱電廠,燒的雖然是煤,但排放卻達到了和天然氣電廠一樣的標準。”在乘車參觀廠區時,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道,“公司建設的煤棚都是全封閉的,就是為了減少粉塵對環境的影響。”
在采用全防爆設計的煉化中控樓中,《證券日報》記者看到,近800平方米的中央監控大屏上,最左側是煉化各環節的流程圖和運行的數據信息,中間是各關鍵點位的實時監測影像,最右邊則是大宗市場原料的實時價格變動信息。大廳里按煉油、化工、芳烴、乙烯劃分為四個大型的圓形操作臺區,井然有序。
記者了解到,恒力煉化一體化項目采用了Chevron、Lummus、GTC、Grace、Topsoe、Axens等國際最先進且有成熟應用的工藝包技術,在規模成本與技術工藝上,都有著領先的競爭優勢。
產能結構與業務模式升級
恒力股份是我國最早、最快實施聚酯化纖全產業鏈一體化戰略發展的企業。公司此次投建的煉化一體化項目以連續重整、芳烴裝置為核心,配套MTBE、異構化、烷基化裝置,設計年產450萬噸芳烴,992萬噸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同時年副產162萬噸化工輕油、97萬噸苯、64萬噸液化氣等產品。
項目投產后,公司將在行業內率先打通“原油—芳烴—PTA—聚酯”的全產業鏈條。興業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該項目集多優勢于一體,項目總規模、單裝置規模位列國內前列,能有效降低噸油投資和噸油能耗,配套設施齊全,整體而言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將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
對于煉化項目的投料開車,陳建華認為,這是公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陳建華表示,“隨著常減壓裝置進料生產,下游裝置后續也將分步進料開車,項目‘最后一公里’掃尾工作至關重要,力爭在春節前打通全流程。”
《證券日報》記者從公司了解到,這不僅意味著項目加快進入投產節奏,也標志著公司將實現整體產能結構與業務模式升級的質變。將推動恒力股份實現經營規模量的突破與經營質量質的飛躍,在一定程度上也將打破我國芳烴進口依存度高的不利局面。
此外,為進一步充分利用煉化項目生產的化工輕油和煉廠干氣等優質化工原料,恒力股份還同時在建全球規模最大的150萬噸乙烯、180萬噸乙二醇、80萬噸聚烯烴和72萬噸苯乙烯等煉廠下游深加工裝置。屆時,恒力股份將貫通“原油-烯烴—乙二醇(MEG)—聚酯(PET)”又一條產業鏈條,上市公司構筑的從下游聚酯化纖“一根絲”到上游石油煉化“一滴油”的全產業鏈業務運作版圖與一體產能結構業務體系將基本成型。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