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余世鵬
順暢高效的資金融通渠道,是新時代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在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起點的新征程上,中國資管業主力軍、管理規模超26萬億元的公募基金行業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可謂責無旁貸。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要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相關公募高管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募基金是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見證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公募基金將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優質上市公司,為科技創新提供動力,同時也讓更多老百姓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紅利。未來,公募基金有能力也有責任發揮金融支持實體功能,對戰略新興產業及產業轉型升級方向加大投資,發揮資本引導創新、促進現代化產業發展的作用。
“黃金十年”發展更有質量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多層次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的持續完善為公募基金行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公募基金的蓬勃發展,又成為了新時代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動注腳。
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對記者直言,最近十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形成了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以及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公募基金也迎來不斷創新發展的機會,無論是滬港通、深港通、科創板、北交所主題基金,還是公募REITs、個人養老目標基金等,都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見證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與頂層制度設計的不斷完善,以及監管政策的規范引導,近十年來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更有質量,無論是助力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還是服務實體經濟都發揮了應有之義,這十年正是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行業的普惠性進一步得到發揮。”經雷說,2012年至今,公募行業資產管理總規模從2.19萬億元增長到當下的超26萬億元,其中主動股票型基金規模在這十年間增長超30倍;自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底,公募基金的累計分紅已超過1.28萬億元。
“公募基金行業植根于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公募基金通過將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優質上市公司,為其科技創新提供動力,同時讓更多老百姓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紅利。”創金合信基金總經理蘇彥祝說。
博時基金董事長江向陽表示,公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重要一環,通過系統深入的研究、不斷優化的服務來引導社會資本、創新資本、海外資金等更好地配置到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和擴大內需等重要方向,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上市企業的投融資需求。優質的金融產品也讓投資人得以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實現財富的增值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更好賦能實體經濟
新時代里的輝煌成績,將繼續為接下來的新征程“添磚加瓦”,續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江向陽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及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于公募基金布局未來資產是重大指引,公募基金要深入研究挖掘、形成產品和投資布局,把握巨大的產業行業機遇。現代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市場需求、政策引導和金融支持形成合力,基金公司有能力也有責任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的功能,對戰略新興產業及產業轉型升級方向加大投資,發揮資本引導創新、促進現代化產業發展的作用。
南方基金相關負責人認為,資本市場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肩負著重要使命。公募基金與國同興,與中國經濟同向同行,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產業升級,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堅守初心,不斷提升專業投研能力,為數億客戶持續創造價值,努力成為普惠金融典范。“中國資本市場未來要取得長足發展,需要進一步增強上市公司價值創造能力,提升行業機構專業能力,實現實體經濟發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與投資者回報增長的良性互促。因此,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制度設計、創新產品與試點等,進一步引導公募基金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經雷說。
ESG投資
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暢想新征程發展藍圖,蘇彥祝認為,公募基金要深刻把握住中國經濟發展的“時”與“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公募基金行業也正迎來歷史性機遇,要積極主動地在資本市場價值導向和資源配置中發揮引導和推動作用,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經雷認為,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理念是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的新方式。未來ESG投資將進一步回歸本源,基金公司在推動企業綠色信息披露和推動企業可持續轉型方面也會起到重要引領作用。“我們期待通過ESG與投資的結合,進一步引導資源流向更優質的行業與企業,引導上市公司更加重視對環境、社會的積極影響,更重視公司治理的規范性。”他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同時提出“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圍繞這幅巨大藍圖,我們一方面重點關注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國防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供應鏈安全等領域,對新能源、電力設備、高端裝備、新材料、農業等領域加大投資和產品布局;另一方面也圍繞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綠色發展、推進健康中國等目標,從數字科技、綠色科技、生命科技等角度出發,對人工智能、信息技術、風光儲、生物科技、醫療器械等細分產業形成密集產品條線。”江向陽說。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