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3平方公里、190余家上市公司——每平方公里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密度全國第一。
這里,是深圳市南山區!
滄海桑田——將時間的指針回撥到40多年前,改革開放春雷乍響,這里,深圳經濟特區最邊緣的角落,荒山野嶺,灘涂蠔田。
華美蝶變——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喚醒了大地,蛇口開山的轟然炮響震醒了海濱,這里,已是深圳乃至全國最發達的地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以“闖”起步,靠“創”加速。
從“三來一補”的加工制造到亦步亦趨的跟隨式創新,再到勇立潮頭的原始引領式創新,深圳南山用改革與創新一次次擺脫成長瓶頸、一次次突破“增長極限”、一次次刷新發展高度,將一個人口不足2萬、GDP僅78億元的鄉村小鎮,“換裝”為一個擁有430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GDP超7630億元躍居全國區(縣)第二位的創新強區、經濟高地。
市場有力,政府有為。
深圳南山把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貼心服務,化為充足的陽光雨露、適宜的溫度濕度,讓創新之花競相綻放,讓創新之樹蔚然成林。
當前,南山區企業總數超43萬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深圳全市28.6%,新增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近十分之一。190余家上市企業含“科”量十足:超過70%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其中不乏騰訊、中興通訊、邁瑞醫療等行業龍頭,也不乏德方納米、芯海科技、銳明技術等專精特新“小巨人”……
開山炮猶然在耳,新征程催人奮進。
“中國最牛街道”之稱的粵海街道,“戴著口罩”拼經濟的“打工人”步履匆匆,景色迷人的西麗湖畔,蓄勢待發的國際科教城……深圳南山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拔節生長,新一輪的改革大潮波瀾壯闊,南山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勇立潮頭,奮力續寫更多、更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以“闖”起步:改革先鋒叱咤疾行
東方風來滿眼春。1979年7月,在南山最南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炸響了改革開放的“開山第一炮”,拉開了“潮涌南山”的序幕,開啟了“南山蝶變”的華章。
..............................................................................................................。
“別看現在是高樓林立,高科技人才云集,上市公司密度全國第一,我30多年前剛來的時候,這里還是特區最邊緣的地方,連幾棟像樣的建筑、幾條像樣的大路都沒有,住的也都是農民與蠔民。”上世紀90年代初南山區初建,中集集團董秘吳三強初來乍到,彼時的景象至今仍刻在他的記憶中。
東方風來滿眼春。1979年7月,在南山最南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炸響了改革開放的“開山第一炮”,拉開了“潮涌南山”的序幕,開啟了“南山蝶變”的華章。
開山炮響,叱咤先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伴隨著制度革新與觀念革新,蛇口在短短數年間便改變了“荒灘野嶺”的面貌,成為全國第一個出口工業區。
“幾年來,客商獨資或合資辦了74家企業,其中51家已經投產,14家工廠開始盈利……”1984年,被譽為“蛇口之父”的招商局原常務副董事長袁庚如此向上匯報。
四面八方的“潮水”向這個南海邊陲的小漁村涌來,一大批一流的中國企業在蛇口扎根: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中國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中國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商業保險機構平安保險、全球最大的集裝箱制造企業中集集團……
這些企業有的成為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有的作為產業鏈的“鏈長”,“帶”出了一大批上市公司。敢闖敢干、敢為天下先,也成為企業的精神內核,更成為南山乃至深圳整個城市活力延綿的基因。
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蛇口工業區與深圳市屬六區之一的南頭區合并,深圳南山區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拓荒、改革由此走向更廣的區域。
用改革激活發展動能,粵海街道、深圳高新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一個又一個現象級的發展高地拔地而起,深圳南山區不斷蝶變,僅用了30余年,就從一個人口不足2萬、GDP僅78億元的農業小鎮,成長為擁有430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地區生產總值超7630億元創新強區、經濟高地。
企業家已成為南山“特產”。當前,南山區企業總數超43萬家,每4名常住人口就擁有1家企業,每一平方公里就有1家上市公司。
1992年,南玻A、B股同時在深交所上市,拉開了深圳南山企業擁抱資本市場、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序幕。自此,南山區源源不斷地向資本市場輸送眾多優質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南山區187.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長出192家上市公司,密度全國第一。
中集集團總部大樓坐落于蛇口港邊上,這里駐扎著3家上市公司——中集集團、中集車輛、中集安瑞科。此外,中集集團旗下的中集天達、中集安瑞環科、中集世聯達已啟動上市進程,將投身資本市場的懷抱。
“因為改革開放,才有了中集,我們親身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企業帶來的紅利。”在吳三強看來,敢闖敢干、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讓中集在市場競爭中披荊斬棘。
“從最早的集裝箱做到全球第一,到后來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空港設備等多個領域的20多個細分產品產銷量問鼎世界第一,中集人就是憑著敢闖和實干,一步步提升技術、打開市場。”他說。
1984年,13歲的少年馬化騰隨父母初次來到深圳,看到蛇口大南山腳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時,很是觸動。14年后,他和同學在深圳華強北的一棟老樓里創辦騰訊,后來也搬進了南山區。
“深圳敢試敢闖、不言放棄的拓荒牛精神,給了我和同一批創業者憧憬與能量。”馬化騰說。
2004年6月16日,騰訊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在港股主板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靠“創”加速:創新驅動企業領航
“創新”是南山一次次擺脫成長瓶頸、一次次突破增長極限、一次次刷新發展高度、一步步走向資本市場高地的關鍵力量。
...........................................................................................................。
如果說“闖”促成了南山經濟大區的起步,那么“創新”則是南山一次次擺脫成長瓶頸、一次次突破增長極限、一次次刷新發展高度、一步步走向資本市場高地的關鍵力量。
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特區優惠政策逐漸變成全國普惠政策。同時,開發十幾年后,深圳的土地、勞動力價格開始變得缺乏競爭力。1995年上半年,深圳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經濟增長速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情況。
“不能再繼續搞‘三來一補’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業了!”深圳市政府意識到。1996年9月,深圳把在南山區內的11.5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為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深圳高新區”),由此真正拉開了南山建設深圳“硅谷”的序幕。
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使命,深圳高新區大力發展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的高新技術產業,讓人才、企業、金融力量等創新要素,在這片沃土上充分互動。高新技術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很快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身居其中,與有榮焉。”馬化騰表示,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氛圍,騰訊不斷蝶變、發展和壯大。如今的騰訊,已經成長為一家超級互聯網企業,成為南山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比較而言,深圳的創新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企業是創新的“引航”者和擔當主力。作為創新的主體,企業是推動創新創造的最強生力軍。
在深圳,有這樣一組數據: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龍頭企業。創新企業扎堆的南山區,數據上還要更勝一籌。
前不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了2021年國際專利申請人排行榜,騰訊與華為、平安、中興通訊、大疆、華星光電、瑞聲科技等7家深圳企業一起躋身全球前50位。上榜的7家深圳企業中,要么發源于南山,要么總部設在南山。
在龍頭企業引領下,計算機、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生物制藥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迅速在這里崛起、聚集,一大批上市公司應運而生。
縱觀南山區的上市企業,產業集聚、創新驅動的特點非常明顯,其中有以中興通訊為龍頭的電子信息技術與通信產業集群,以騰訊為龍頭的互聯網產業集群,以邁瑞醫療為龍頭的醫療器械產業集群,以瑞聲科技為龍頭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還有服務金融企業的金融科技生態圈等。
當前,南山的技術創新正在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接下來,要真正實現領跑,增長的方式需要從工匠精神驅動轉到專利技術驅動,要真正走向科學發現、產業發展。在這樣的增長框架下,要解決基礎研究和產業不一致的問題,要讓大學、企業、政府三種力量能夠形成一個整體。”深圳前副市長唐杰表示。
匯聚力量向“源點沖擊”,南山區政府已經進行了相關布局。在南山區的北部,景色迷人的西麗湖畔,一座生機勃勃、蓄勢待發的國際科教城,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拔節生長。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是南山區‘十四五’時期,乃至未來一個時期科技創新發展的主戰場。”南山區政府屢次提到。
目前,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已集聚7所高校、9家諾獎實驗室,布局了鵬城實驗室,擁有國家和省市各類創新載體519家,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算深圳中心等一批高層次創新平臺,同時覆蓋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基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產業創新鏈條。
“在實踐中最重要的,一是政府支持做大做強基礎研究,少干預、不干預科學家,多投入,持續投入;二是鼓勵發展VC/PE,給科研成果定價,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技術,轉化成一代又一代創新企業。”唐杰認為。
市場有力:公開公平產業聚集
在很多南山區的企業家眼里,法治化和市場化已內化為南山最顯著的區域特色,也是他們選擇南山、扎根南山,并獲得成功的重要內在因素。
...........................................................................................................。
2000年,微芯生物董事長魯先平留學歸國,對國內多個城市進行了調研考察,最終選擇了深圳南山區作為微芯生物的出發地。彼時,吸引魯先平的不僅是深圳的自然環境,還有整座城市的營商環境。
華為作為一家從深圳南山區走出來的世界500強企業,創始人任正非曾這樣評價深圳:“深圳有著良好的法治化、市場化環境,為華為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在這里,政府不會過多打擾企業,政府和企業各自做好該做的事情,這其實才是最好的‘互動’。”吳三強說。在很多南山區的企業家眼里,法治化和市場化已內化為南山最顯著的區域特色,也是他們選擇南山、扎根南山,并獲得成功的重要內在因素。
“市場是塊‘濕地’,政府的責任是保護‘濕地’。濕地的存在,關鍵在于千分之三的鹽分,政府的作用就是保證這千分之三,不多也不少。”唐杰說,“鳥吃魚、魚吃蝦,都與政府無關,這是市場競爭。企業的競爭,政府不管,有問題的時候去找法院。”
南山資本市場協會專家委員、國信證券投行事業部董事總經理李天宇對此深有感觸,他在輔導企業上市過程中發現,在南山,很多企業很少跟政府打交道,有的甚至不知道區政府、街道辦事處在哪里,但大多數企業知道稅務局、法院的位置。
法治化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正因為政策公開透明、公平穩定、可預期,政府尊重規則,按市場規律辦事,各類企業被吸引到南山,形成了強大的產業聚集效應,資本、人才等要素也紛至沓來,產業正循環不斷加強,匯聚成了南山的核心競爭力。
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如此形容身在南山的便利:以邁瑞位于深圳南山區的總部為原點,公司產品所需要的絕大部分元器件,都可以在方圓40公里以內采購到。“這在其他城市,幾乎是沒有可能的。”李西廷說。
資本是企業發展的“催化劑”和“提速器”。在南山,企業不僅很容易找到上下游“伙伴”,也非常方便找到資金。深圳市約80%的私募投資機構聚集南山,為企業創新創業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南山區集聚了中基協備案私募投資機構3300余家,約占深圳市77%。轄區風投基金機構高度集聚,基石資本、東方富海、創東方、中鋁創新開發、招銀國際資本、高特佳等領軍機構均扎根南山發展。”南山區副區長夏雷告訴記者。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數據經濟研究院的中心主任吳海峰對記者表示,現在的企業發展跟早期已經不一樣,早期主要是給政策,讓企業自己放手去做。但現在的企業發展,關鍵在于人才、商業規則和商業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關鍵作用是為企業做好服務。
政府有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南山區政府的這一“順應時代潮流的明智抉擇”,加速了南山區“海納百川”“科技興區”的進程。
...........................................................................................................。
“南山區毗鄰港澳,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黃金入海口,坐擁深圳灣、前海灣,地理位置非常好。海納百川,是南山迅速崛起為創新高地、資本市場高地的重要原因。”李天宇表示。
1987年,為了鼓勵民間科研人員創業,深圳頒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暫行規定》,開創了我國興辦民營科技企業的先河,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民營科技企業紛紛落戶南山。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南山區政府1998年作出的這一“順應時代潮流的明智抉擇”,加速了南山區“海納百川”“科技興區”的進程。這一年,南山把工作重點由單純發展區屬經濟,轉移到為轄區各類經濟主體尤其是為民營科技企業服務上,當好企業的“后勤部長”,為促進科技進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我們每年都在香港舉行招商引資活動,規模很大,涉及面很廣。”粵海街道籌建人之一、深圳市政府退休干部陳文江回憶道。一時間,飛利浦、微軟、三星等外企依次在南山落戶,給南山帶來了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也帶來了科技創新的理念。
重視引入知名大企業的同時,南山區也積極扶持民營中小微企業的發展。1999年7月,南山區出臺了《關于扶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項被企業家稱為“及時雨”的重磅政策,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科技人才涌向南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營科技企業爆發式增長,成為南山創新活力奔涌的重要力量。
“喊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口號,目的就是要把優質的企業引到我們南山來。一旦進來了,我們就全力支持它們,扶持它們,包括政策上和資金上。今天南山之所以具有這么強的競爭力,跟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南山歷屆區委區政府前瞻性的思考和理念大有關系。”陳文江說。
正因為這份包容,民營企業成為南山上市公司群體的主力軍,占比高達86%。南山區既培育出了包括騰訊、中興通訊、邁瑞醫療等行業龍頭上市企業,也擁有如德方納米、芯海科技、銳明技術等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質的人才,南山區也用“海納百川”的包容與開放,聚天下英才,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自1980年開始,深圳就改革干部任用制度。1981年,深圳蛇口工業區在各重點大學及各地公開招聘人才,打破了由上級部門調派干部的做法,首開我國人才制度改革的先河。
此后,深圳通過啟動“孔雀計劃”、實施一線城市中最“親民”的落戶政策等措施,不斷吸引各類人才“孔雀東南飛”:優惠的人才政策疊加發展機遇,深圳人口迅速增加,從建立特區時的不到3萬,擴大到現在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
在此過程中,南山區以轉型升級為契機,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來南山發展,匯聚了深圳50%以上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集聚了區域人才發展先發優勢。
2017年,全國首個以人才為主題的公園——深圳人才公園在南山開園。該園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致敬為南山、為深圳發展奉獻過的杰出人才,也傳遞了南山對于人才的重視以及引進人才的決心。漫步深圳人才公園,“來了就是深圳人”、“深愛人才,圳等你來”等深圳引才宣言隨處可見。
2021年9月,南山區在全市率先出臺“領航計劃”2.0政策,從“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多元化”四個方面精準施策,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加快一流人才匯聚。
微芯生物董秘海鷗對記者表示,這座城市具有非常濃厚的創業氣氛、極高的執政效率、完備的產業配套和人才資源。同時,政府關注企業全生命成長周期,對企業上市給予多方位支持,是非常適合企業扎根的創新創業沃土。
“南山要更好地發展,靠的是企業和人才,靠的是大中小企業產業協同、融通發展。南山將始終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與廣大企業一起,風雨同舟、休戚與共,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明天。”夏雷表示。
19:15 | 珠海港:5月19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19:15 | 眾生藥業:集中資源優先支持推進研... |
19:15 | 眾生藥業:公司將持續推進來瑞特韋... |
19:15 | 中鹽化工: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 |
19:15 | 中信海直: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15 | 中山公用:截至4月30日公司股東總...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應收賬...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高度重視對投資者的... |
19:15 | 中聯重科: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五次... |
19:14 | 中航西飛:公司及子公司陜飛依托大...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5月9日股東戶數為18...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4月30日股東戶數為1...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