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時隔21個月之后,我國的車市銷量終于迎來正增長。
5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4月份,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0.2萬輛和207萬輛,環比增長46.6%和43.5%,同比分別增長2.3%和4.4%。終結了國內車市連續21個月產銷同比下降的局面。
4月份
車市明顯回暖
“4月份車市的回暖情況超出我個人預期。”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4月份以來隨著國內企業復工復產,各地政府響應號召發布促進汽車消費政策,加之消費者積攢的消費意愿,轉化為購買需求,使4月份新車零售恢復明顯。
此外,根據協會調研的23家企業集團(204個生產基地,年銷量占比超過96%)所在省市復工復產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1日,除新疆外各省市企業集團已全部復工。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好轉,4月份汽車產銷繼續保持回暖趨勢。據陳士華介紹,4月份國內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58.7萬輛和153.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6%和2.6%,降幅較3月份收窄45.3個和45.8個百分點。前四個月,累計分別完成429.1萬輛和443.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7.8%和35.3%。
從細分車型來看,SUV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3.1%和7.3%,實現由負轉正;轎車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5.6%和6.2%;MPV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39.6%和36%。相較而言,SUV市場復蘇較為明顯,不過單月銷量并不能證明其在全力反彈。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國內商用車市場增長迅猛,起到較大拉動作用;數據顯示,4月份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1.4萬輛和5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1.3%和31.6%,為歷史最高水平。其中,重型貨車增長最快,產銷分別完成17.5萬輛和1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3%和61.0%。
談及對于全年車市的走勢判斷,中汽協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海外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預計今年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將下滑15%;如果海外疫情繼續蔓延,預計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將下滑25%左右。
在該負責人看來,車市產銷與消費者需求息息相關。疫情影響下,餐飲、旅游、外貿等行業受較大波及,使得消費者對年度整體收入預期降低,開支縮緊,進而導致消費信心不足。“這將持續影響到2020年汽車市場后期發展。”
自主品牌
降幅10%冰封難消
從各乘用車品牌表現來看,4月份,日系與德系市場份額依然呈上升態勢,自主品牌份額有所下滑。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乘用車4月份銷量53.2萬輛,同比下降9.4%;市場占比34.6%,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
具體到車企銷量排名,《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4月份銷量前五位依次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吉利汽車、東風日產。豪華車市持續繁榮,4月份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16%,華晨寶馬和北京奔馳均擠進前十五。
作為大眾在華的兩家左膀右臂,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銷量表現可謂一騎絕塵。4月份一汽大眾銷售16.23萬輛,同比增長11.1%;上汽大眾銷售12.92萬輛,同比下滑8.1%。兩家車企市場份額合計占比高達20.4%。
此外,華晨寶馬和北京奔馳兩家合資豪華車企表現惹眼。其中華晨寶馬4月份銷售5.15萬輛,同比增長15.5%,位列13名;北京奔馳銷售4.79萬輛,同比增長0.6%,位列14名。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此分析,去年乘用車市場持續下滑時,豪華車市就表現出強大的抗壓性,全年實現10%的增幅。隨著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回暖,部分豪華車以價換量,將繼續形成降維打壓態勢。
相比豪華車企的企穩回升,疫情打擊下自主品牌頗顯寒酸。4月份僅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3家自主車企入圍統計名單。但需要指出的是,包括上汽榮威、東風風神等企業已實現正增長;包括奇瑞在內的部分自主車企,盡管同比依舊為負,環比數據卻在穩步恢復。
“從目前各級別市場的回暖情況來看,豪華品牌的復蘇力度明顯好于自主品牌。這也意味著,車市銷量的回暖很大程度上是由換購需求帶動的。”崔東樹表示,首購需求的拉動不理想,自主品牌的銷量不提升,整個車市就難言有效啟動。
對此,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也表示,僅僅考慮國內因素影響,下半年汽車行業應該可以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但仍難以彌補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損失。希望政策層面能將影響行業長短期發展的措施配合使用、協調解決,更好保證中國汽車產業能夠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11:57 | “軍工”行情點燃!302132,成交額... |
11:53 | 甘肅證監局扎實推進常態化走訪 助... |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