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證指數下跌2.00%,報收2768.02點,深證指數下跌2.50%,報收8780.56點,創業板指數下跌2.06%,報收1510.09點。深證指數與創業板指數均已創下新低,自7月6日以來的反彈成果消磨殆盡。
分析人士表示,對市場中期持偏積極態度,A股市場當前估值已經反應了悲觀預期,而政策組合正在不斷優化,政策底的特征已經非常明顯,中期無需過度悲觀,仍可積極看待。
政策底部顯現
從政策層面上來看,伴隨著國常會和政治局會議的召開,經濟金融的政策方向明確清晰,意味著短期的政策底部已經探明,而市場的底部需要交給場內的交易者自然形成。
7月以來,政策從去杠桿到穩杠桿、從緊信用到流動性合理充裕,從“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到“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可以看出向好的趨勢已經比較明確。
具體為7月31日,政治局會議釋放“穩字居先,政策微調,方向不變”信號,強調了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明確基建領域補短板以及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等。
此前的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貨幣和財政政策更有為,主要包括加快專項債支出和繼續減稅降費、避免在建工程項目資金斷供、工程爛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幫扶小微企業等。
從央行與監管層來看,月初定向降準釋放7000億增量資金;23日開展5020億元MLF操作,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下旬對銀行窗口指導,重點支持AA+以下評級產業債;20日資管新規配套文件開始征求意見,對存量非標的處理、對整改節奏的把控均體現出監管層對市場的呵護。
東方證券(5.61-2.09%)策略分析師薛俊、蔣晨龍認為,7月底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政策維穩,A股階段性政策底更加明確,利好下半年市場。
中信證券(14.88-4.37%)策略團隊表示,回顧過去幾次政治局會議,政策基調在2月份依然以長期目標為主;到了4月份,政策在長短目標間再平衡;再到7月份,政策明確認識到問題和挑戰。從政策調整來看,從前期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分歧,到明確強調政策協同性,邊際寬松。目前政策底部的特征已經非常明顯,這會成為A股市場風險偏好的重要支撐。
估值反映悲觀預期
A股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從成交量上來看,8月1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金額為3285億元,昨日,成交量較8月1日有所放大,兩市合計成交額為3793億元;從跌幅上來看,8月1日上證指數下跌1.80%,振幅為2.55%,昨日,上證指數下跌2.00%,振幅為3.15%,跌幅和振幅均有所擴大。恐慌情緒繼續蔓延,前一輪反彈成果基本被吞噬,而深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跌破前期底部,市場底部仍待探尋。
前海開源基金總經理楊德龍表示,近期市場走勢整體疲弱,投資者的信心受到了比較大的打擊,昨日再次出現了恐慌性的拋售。今年已經多次出現這種狀況,在市場下跌過程中,投資者出現了虧損,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種恐慌心理。
但從估值上來看,安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A股市場當前估值反映了悲觀預期。
截至8月1日收盤,兩市平均市盈率為17.24倍,平均市凈率為1.74倍。上交所數據顯示,滬市平均市盈率為14.03倍,深交所數據顯示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為16.53倍,中小板平均市盈率為28.38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38.36倍。整個市場的估值再度來到底部區域。
從A股市場的幾個重要底部來看,此前2010年7月2日的2319點、2012年12月4日的1949點、2013年6月25日的1849點、2016年1月27日的2638點等四次階段性低點的市場整體市盈率分別為18.6倍、12倍、12倍、17.7倍,市凈率分別為2.5倍、1.5倍、1.5倍、1.9倍,截至8月1日收盤,市場平均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17.24倍和1.74倍,市場估值已經略低于2638點時期,8月2日滬深兩市再度下跌,這意味著市場平均市盈率和市凈率更低。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A股估值重回過去兩年的低檔水準,顯見當前市場已過度悲觀,隨著市場明顯回調,6月A股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家數與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積極入市,也顯示更多公司認同當前股價,中長期投資價值已現。
中期無需悲觀
短期市場仍不明朗,但從中期來看,市場利多因素不斷顯現,一方面是產業資本的積極回購增持,另一方面是外資的不斷流入和政策層面的組合優化,多位機構人士認為中期無需悲觀。
陳果表示,對市場中期持偏積極態度,中期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核心靠自身,其核心競爭力-工程師紅利將繼續體現。短期來看,經歷了7月份的信心修復,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總體來說處于偏震蕩格局,機會主要表現為結構性行情。
具體而言,當前投資有兩條線索,第一是從安全邊際出發,綜合考慮業績確定性、估值、分紅率等因素,包括公用事業等。第二條是從基本面和預期邊際改善出發,短期主要有基建鏈,周期銀行等,從中長期出發,仍然堅定看好受益補短板的新經濟成長性行業,從中尋找空間與景氣兼備的方向,比如云計算,航空裝備等。
中銀國際證券認為,在目前估值合理、政策邊際寬松的環境下,市場底部將進一步得到夯實,投資者不需要再悲觀。三季度的市場有望迎來一波反彈。配置上來看,金融地產在前期的風險重估中已經被充分殺低估值,隨著后市風險偏好的回升,金融板塊將會有一定修復,從中長期來看金融板塊仍將是中流砥柱;同時前期被抑制的周期股龍頭和成長股、中小創在本輪反彈中會更有彈性。
昨日,有幾家私募對記者表示對一些個股進行了買入操作。北京一家私募合伙人對記者表示,從大牛熊周期的角度,市場已經進入底部區間,回顧A股過去的歷次熊市底部會發現,市場底部區間的暴跌雖然看似很恐怖,但并不危險,投資者最該關注的應該是自己手里的股票是否足夠便宜,基本面是否扎實,對于真正的好公司,現在的調整不過是給投資者一個更便宜的買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