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長靈 通訊員 廖海華
江西吉安市創建全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以來,江西遂川農商銀行積極探索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助推縣域經濟新做法,與縣委組織部、縣普惠金融辦、縣工業園區、縣農業農村局、縣人民銀行等單位共同開展“黨建+金融助理”工程,把基層黨建、金融支農、企業發展等工作有機結合,以黨建為引領,打造廣覆蓋、多渠道、多層次的普惠金融網絡,激發該縣金融跨界服務的“乘數效應”。
據介紹,遂川農商銀行制定了《遂川縣提升園區企業金融服務與開展園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遂川縣派駐駐村(社區)金融助理推進黨建+金融服務促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遂川農商銀行客戶經理駐村制度》等文件,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和考核評價方式。
推動“三專服務”
遂川農商銀行積極下派金融“專員”助理。由縣委組織部、縣普惠金融服務中心、縣人民銀行、縣農業農村局、縣農商銀行等單位,共同選派綜合素質較高、熟悉農村、企業工作及金融業務的黨員干部,下派至各村各企業,充實干部隊伍力量。結合普惠金融戰略,充分發揮金融機構資金資源和金融人才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幫助企業發展,全力支持基層黨組織建設及農業農村發展。
同時,該行積極開辟金融“專欄”宣傳。委派金融助理在各村各企業醒目位置設置“金融宣傳專欄”,定期更新金融信息,重點宣傳普惠金融政策、金融風險案例、農業農村政策、致富創收典型案例等內容,不斷提升群眾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
另外,該行積極提供金融“專業”服務。金融助理通過黨建引領,破解資金難題,落實惠企惠農服務,提升當地企業和農戶的金融獲得感和滿意度,促進金融服務與企業、農村和基層黨建深度融合,使普惠金融在企業和鄉村落地見效。
實行“三個結合”
據介紹,遂川農商銀行積極推進與城鄉融合相結合,通過金融助理制度,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信用評價體系,暢通農村資源變資金的渠道,探索開展農村產權抵押擔保貸款試點,深入推進普惠金融產品,加強對“三農”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有效促進農業產業與金融服務融合,培育縣域發展新動能。該行積極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兩權”抵押貸款改革試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等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創新土地經營權反擔保、組合擔保、“農地+農戶+合作社”、財政惠農信貸通、保險增信等擔保和服務模式,支持土地經營權等農村產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集約化管理。
同時,遂川農商銀行注重與園區信用體系相結合,通過金融助理制度,積極落實好精準“四掃”常態化及普惠金融工作規劃,持續開展對園區企業的信用體系評級授信工作,科學建立園區企業信息臺賬,主動掌握企業金融需求、經營情況、意見建議,及時對企業的金融需求進行調查受理。該行充分引導企業利用小微融資服務平臺、應收賬款服務平臺等進行申貸,鼓勵企業使用網上銀行等自助渠道結算匯兌,加強與省農擔、吉廬陵等擔保公司合作,大力推廣財園信貸通、小微易貸等信用貸款產品。
另外,遂川農商銀行推進與線下渠道建設相結合,通過金融助理制度,加快縣域普惠金融服務站建設,拓展站點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重點打造一批全功能型社區、普惠金融服務站,著力將普惠金融服務站建設成網點信息搜集站、客戶感情聯絡站和“農民市民化”客戶服務接續和關系維護的橋梁與紐帶。
通過“黨建+金融助理”工程的推進,金融機構可進一步掌握轄內客戶群體的信用狀況、經營能力等大量信息,有效擴大信貸規模,進一步提高收益空間,企業和農戶也可以獲得更多實惠。同時,金融機構通過拓寬信貸服務領域、提高單戶貸款授信額度、改進貸款服務方式等舉措,可以有效滿足廣大客戶對信貸資金短、平、快的需求。
截至今年7月末,遂川農商銀行派駐的120名金融助理,共新建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濟檔案1500余戶,授信金額2.3億元,信貸投放金額1.36億元;對接園區企業601戶,授信企業35戶,授信金額0.82億元;積極推進駐企駐村基礎金融服務,新開立手機銀行、“E百福”等2300多戶。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