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的“穩定器”作用正進一步被加強。
自2018年10月銀保監會印發《關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來,目前已有國壽資產等10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完成專項產品的設立前登記,目標規模合計1160億元,其中5單專項產品已經落地,完成投資約22億元。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除鼓勵保險資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之外,在之前加快專項產品落地進程基礎上,銀保監會鼓勵保險業拓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當前,保險業主要從兩方面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其一,是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功能,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風險保障;其二,是為民營企業提供保險增信服務,“政銀保”合力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和其他資本相比,險資紓困民企有著更明顯的優勢。一方面,險企資金規模大,可用于救助民企的資金量在主要機構投資者中僅次于商業銀行,但一般銀行只能提供貸款,不能直接投資民企的股權,險資的參與無疑為民企提供了另一條資金來源;另一方面,險資是價值投資的堅定實踐者,堅持長期持有而不是短期操作的投資策略,因而能為上市公司和民企提供持續性的資金支持扶持;此外,保險專業產品陸續落地,加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更能提振市場信心,引導資本市場進行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并有序化解股權質押風險。
近來,銀保監會對長期持有股票的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評價體制等配套工作的推進,也極大鼓勵了保險資金長期持有股票,進一步增強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上的穩健價值投資者和“穩定器”的作用。
可以預見,險資設立專項產品將對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但應該注意的是,保險資金也有自身的弱點,特別是在監管不夠完善的情況下,也容易發生問題和風險,成為“門口的野蠻人”。因此,在為民營企業紓困的同時,也要完善相應的監管制度和規則,防范由此引發的風險。
我們認為,保險機構在研究如何進入資本市場時,一定要把規范放在前面,把不干擾和破壞資本市場秩序放在前面,不能為了自身利益損害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利益,破壞市場秩序。同時,應充分發揮險資積極作用,更好服務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國家重大改革舉措,重點支持有市場、有前景、有技術優勢的行業和領域,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監管機構也應積極創造條件,為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通道,并通過有效引導和嚴格監管,防范和整治險資運用亂象,讓資金實實在在地流入實體經濟,讓保險資金從“野蠻人”變成“文明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