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改善民生、擴大就業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戶,比2021年底增長9.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經營收入超過80萬億元。無論是經濟體量還是主體數量,中小微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主體。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呈現出連續復蘇的良好態勢。但同時,不少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依然面臨著困難,經濟恢復的基礎還有待提升。通過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提供精準滴灌的普惠金融服務,讓廣大中小微企業實現“大夢想”,發揮積極的社會作用,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普惠金融取得顯著成就
我國高度重視普惠金融發展。2015年,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正式將發展普惠金融確立為國家級戰略規劃。經過多年實踐和推進,我國普惠金融取得顯著成就,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和農村經濟組織融資難題,并為城鎮低收入群體、新市民、偏遠地區脫貧人群等提供了切實有效的金融服務。
“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難題。過去幾年,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采取措施,引導各大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發展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帶動中小銀行加強普惠金融服務。”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近日公開表示,我國探索和完善小微企業貸款量化考核,推出新的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工具,促進普惠金融發展逐步走入快車道,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小微企業融資量增、面廣、面擴、價降。
據原銀保監會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59.7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3.6萬億元,同比增速23.6%,以保市場主體助力穩就業保民生。
截至今年5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6.1萬億元,同比增長25.5%,比各項貸款增速高出14.7個百分點。
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近年來,各銀行機構普惠金融貸款余額普遍呈現增長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在普惠金融的精準滴灌下,得到了長足發展。
位于河南省濟源市的濟世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康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郵儲銀行貸款的靈活性、機動性比較好,企業的快速發展與郵儲銀行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郵儲銀行近期還將為該企業追加授信。企業計劃借助于郵儲銀行的金融資源優勢,與之建立深度聯系和合作,構建企業發展生態鏈,促進企業高速、健康發展。
據了解,針對整個的全生命周期的資金需求,郵儲銀行為不同成長階段的客戶搭建了全鏈條、全流程和全時段的創融系列普惠產品線。例如,針對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科創企業,分別推出具備短、平、快特征的全線上的產品“科創E貸”、額度較高的各類信用貸款和銀投聯貸類的產品,以及融資成本比較低的科創票據的專屬債券等,從而滿足企業多方面的經營周轉的資金需求。
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涉農客戶、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不同特點和需求,建設銀行研發“小微快貸”“個人經營快貸”“裕農快貸”“善貸”等標準化、定制化產品體系。同時,面向零售煙酒糖茶、專精特新、貨車司機、交通物流等重點領域和下沉市場,建設銀行提供更多產品交付。
作為已上市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平安銀行則通過對小微企業提供持續的金融服務,利用科技來突破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著力打造智能銀行3.0版,借助“專業+普惠金融”,讓80%以上的長尾客群能夠更專業、更精準、更普惠的金融服務。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