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av_欧美精品在线一区_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_日韩欧美三区_日韩中文字幕一区_伊人网在线综合

農村金融頻道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農金頻道保險

農業保險日益成熟 精心守護“美好家園”

09-13  來源:農金網 

    本報記者 鄭源源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發展農業保險,是維護農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大“三農”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保險也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農業保險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從2012年的0.9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4萬億元,為災后重建提供關鍵資金保障。”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發布會上介紹。

    十年來,在頂層設計統籌支持下,我國農業保險從“保大宗、保成本、保生產”向“保特色、保收入、保產業鏈”邁進,為健全農業風險補償機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展開積極努力和有益探索。

    明確高質量發展“路線圖”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解決農業生產面臨的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這離不開國家層面的有力支持。

    2007年,財政部在6省(區)實施水稻等5個種植業品種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中央財政為投保農戶提供一定的保費補貼,拉開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序幕。

    2012年,國務院公布《農業保險條例》,填補了農業保險領域的法律空白,使農業保險補貼納入法制化軌道,推動我國農業保險進入快速拓展階段。隨后若干年發展中,農業保險經歷多次政策加持,保障品種、覆蓋范圍、補貼比例等都得到有力推進。

    與商業險不同,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財政資金的支持。

    2016年,為做好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工作,提高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印發《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管理辦法》,根據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不同,對種植業、養殖業、林業、藏區品種以及天然橡膠四大類提供不同比例的保費補貼。

    2019年,中央深改委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頂層設計上明確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保障措施等,要求財政部會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林草局等部門統籌規劃、協同推進農業保險工作,標志著我國農業保險工作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今年年初,為順應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內外部環境新格局和新變化,財政部對《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并印發。

    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修訂后的《辦法》統一種植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提高了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支持力度;同時,維持各地養殖業、森林和涉藏特定品種保險保費補貼比例穩定;此外,優化了省級補貼比例的計算方式,給予地方財政更大自主權,將省級財政補貼資金在各險種、各市縣之間合理分配,避免補貼比例“一刀切”。值得注意的是,《辦法》還明確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綜合費用率20%這一“紅線”,促進農業保險承保機構降本增效。

    與此同時,為完善農業保險監管制度體系,今年銀保監會正式發布《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突出以服務“三農”為核心,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協辦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等多個環節,

    隨著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我國農險市場份額不斷增長,覆蓋面和滲透率持續提升,保費規模快速擴充。2020年,我國農險保費收入為814.93億元,躍居全球最大農險市場。去年,中央財政撥付保費補貼333.45億元,帶動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965.18億元,同比增長18.4%,為1.88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共計4.78萬億元;農業保險深度達到1.16%,稻谷、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作物農業保險覆蓋率超過70%。

    夯實糧食安全“壓艙石”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作為支持“三農”發展的政策工具和財政轉移支付手段,農業保險在幫助糧農災后迅速恢復再生產、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不過,目前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仍以直接物化成本為主,保生產成本剛起步,與發達國家保農民收入相比,保障的總體水平仍然偏低,我國農業保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去年6月,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通知,對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擴大到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區,到今年實現糧食主產省區產糧大縣全覆蓋。據悉,在此之前,我國已陸續在13個糧食主產省區200個產糧大縣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在6個糧食主產省區24個產糧大縣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受到廣大農戶歡迎,為此次兩類保險擴大實施范圍打下基礎。

    “稻谷、小麥、玉米這三大糧食作物,是我們國家主要農作物,也是老百姓飯碗里的主要糧食品種,其農業保險政策擴面提標是惠及廣大農戶的好事實事。”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表示。

    從保障水平僅覆蓋種子、農藥、化肥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到包括“直接物化成本+地租成本”的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再到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地租成本+勞動力成本”的完全成本保險和保障農民基本收入的種植收入保險,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歷經多年努力,邁出由“保成本”向“保收入”的關鍵一步。

    政策性農業保險在突出“保大宗”的同時,也逐步向“保特色”升級。

    2019年,財政部在10個省(區)實施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政策,并于2020年擴大范圍到20個省(區),試點標的或保險產品也由不超過兩種增加至三種。今年,新修訂的《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管理辦法》將獎補政策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同時對各地分檔獎補,為地方優勢特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地方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較快,在促進農戶增收中發揮重要作用。”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如廣東荔枝、湖南柑橘、湖北小龍蝦、寧夏枸杞、內蒙古肉牛、陜西蘋果、西藏藏雞等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獲得中央財政獎補政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持續擴容——5月初,財政部等三部門宣布在糖料蔗主產區廣西,開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隨后又明確在內蒙古、黑龍江試點開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助力穩定農戶收益,提升甘蔗、大豆的種植積極性,保障國家食糖、油料供應安全。

    構建鄉村全面振興“穩定器”

    脫貧攻堅以來,保險作為重要政策工具,以獨特屬性發揮突出作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藍皮書(2021)》顯示,8年間,涉農保險累計為2.3億戶次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不穩定脫貧戶提供風險保障3.5萬億元,并創新“保險+防貧”“保險+期貨”“保險+產業”“保險+健康”“保險+融資”等多種幫扶模式,為農業產業發展、群眾健康、民生保障筑起堅實防線。

    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后“三農”工作的重心。《藍皮書》指出,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保險業要充分發揮保險資源配置、杠桿調解、社會治理、精準滴灌、風險保障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等方面提供助力。

    盡管我國農業保險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然而一旦遇到大災,僅靠農業保險力量還遠遠不夠,需要一整套支撐體系來分散大災帶來的風險。業內人士表示,完善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包括直接保險人的大災風險準備金制度、政府支持的再保險制度、國家層面的農業大災風險基金三個層次。

    為推動建立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2013年財政部出臺《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管理辦法》,要求保險公司從保費和經營利潤中提取大災風險準備金,防范化解大災風險。與此同時,各地也在探索建立地方財政分擔的農業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其中包括政府直接購買再保險或巨災保險、政府補貼再保險保費、成立“共保體”、建立大災風險基金等形式。

    2019年,國務院批復設立中國農業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標志著我國健全農業再保險制度、促進農業保險行業健康發展、完善農業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取得突破性進展。據中國農業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莉介紹,去年,中國農再與35家農業保險承保機構簽署再保險標準協議,承擔行業20%的農業風險保障,保費規模超過190億元,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近1萬億元,服務農戶1.88億戶次,全面增強了我國農業再保險的保障能力和韌性。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答復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2450號提案時表示,農業農村部將配合財政部、銀保監會等有關部門,積極研究推動建立農業大災風險基金。這也意味著我國農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將進一步健全。

    此外,在創新農業風險轉移模式方面,優化完善“保險+期貨”模式被寄予厚望。

    自2016年以來,“保險+期貨”連續7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此前的“保險+期貨”試點主要為應對農產品市場上的價格波動風險,在脫貧攻堅時期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穩定農民收益的重要保障。

    經過多年試行和推廣,“保險+期貨”模式已得到市場認可,對服務“三農”、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一些地區將“保險+期貨”列入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試點,在財政資金常態化支持“保險+期貨”試點上取得突破,打破由交易所、期貨公司、保險公司提供保費補貼的“瓶頸”,開辟財政資金為主推動實施的新模式。

    隨著近年來生豬、花生期貨掛牌交易,我國商品期貨品種體系不斷豐富完善,將進一步強化市場服務能力,并更好滿足實體經濟風險管理需要,“保險+期貨”模式也將服務并惠及更多農戶、產業和地區。

    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賦予農業保險新使命,也為農業保險發展帶來新機遇。《藍皮書》提出,保險業要聚焦專業建設、創新發展、科技賦能三大核心,從推動農業現代化、扎實服務民生保障體系、支持宜居生態環境三方面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推動實現產業有支持、民生有保障、生態有涵養的鄉村振興目標。

    立足新時代、面對新要求,農業保險更需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筑牢鄉村全面振興“穩定器”。

    責任編輯:李美麗

農金頻道側欄-證券日報網
  • 《農村金融時報》電子報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日韩午夜理伦电影免费 |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 国产精品色婷婷亚洲综合看 | 欧美不卡| 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 欧美成人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电影 | 网站色| 黄色一级毛片 | www.avtt天堂网| 国产亚洲片 | 成人a在线 | 超碰在线人人草 | 亚洲综合自拍 | 久久小视频 | 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日本 | 久久久美女 | 久久手机免费视频 |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 日本久久综合 | 久久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精品久久国产 | 亚洲av毛片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久久久一级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伊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网站 | 国产欧美日韩 |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无遮挡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