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截至2月9日,北交所84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0家公司通過不同形式對2021年經營業績作出預披露或預告。其中,9家公司業績預喜(7家為預增,2家為略增)、1家公司業績續虧(諾思蘭德)。根據證監會行業分類,9家業績預喜的公司中,8家屬于制造業。
具體到公司情況來看,貝特瑞、吉林碳谷和晶賽科技3家公司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中值超過100%。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以其為樣本分析稱,3家公司預計業績大幅增長的共性在于,所處行業下游需求旺盛,疊加公司產能提高,出貨量大幅增長。
去年6月份以來,藍光發展、華夏幸福等千億元級房企接連出現債務違約,這場房企自救攻堅戰已經持續了半年多。而從去年12月份起,降準、降息、啟動并購貸加快房企風險出清……穩步化解房地產“灰犀牛”風險的一系列政策相繼落地。
然而房企流動性仍然緊張。據中指研究院監測,2022年1月份,房地產企業融資總額為792.2億元,同比下降70.3%,環比下降16.6%,單月融資規模同比連續11個月下降。2022年開年,房地產行業融資并未出現明顯放松。
年內36家A股公司定增募資534億元 專家稱兩極分化趨勢將加劇
《證券日報》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2月9日,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再融資規模達1126億元(含增發、配股和可轉債)。其中,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為534億元,可轉債募資規模達566億元。
從今年定增規模來看,按上市日計算,在36家實施定增計劃的上市公司中,東方盛虹以約123億元的募資額居首,用友網絡以近53億元的募資額居次席,新天綠能募資額也超40億元。在行業分布上,實施定增計劃的公司主要集中于計算機、電子、機械設備三大行業,每個行業均為4家。
【證券時報】
走過了旺季不旺的春節時段,國內生豬養殖市場弱勢延續。在進入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三周后,豬糧比價已進一步跌入二級預警區間。
早在2021年市場就有聲音稱,基于國內能繁母豬數量止漲企穩的數據測算,2022年豬周期有望在年中反轉向上。抄底思路支撐下,業績大幅預虧的生豬養殖個股近期再度贏得市場青睞。2月9日,涉豬板塊普漲,金新農、巨星農牧、天邦股份漲停,唐人神、新希望等個股漲逾7%。
近期,光伏行業上市公司2021年度業績預告陸續披露,相比上游廠商的風光無限,下游電池、組件廠商成為虧損重災區。
原材料成本上升、海運費飆漲是這類廠商虧損的主因,面對上游供應商及終端用戶的雙重擠壓,電池、組件廠商在保利潤還是保份額的兩難選項中掙扎,其中,又有不少廠商選擇了調低產能利用率來應對,多家廠商產品出貨量受到沖擊。
開年以來,基金市場整體表現不佳,投資者情緒有些低落。不過,公募REITs的表現則令投資者振奮。截至2月9日,11只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產品開年以來全部實現正收益,平均漲幅15.83%,其中有2只產品漲幅超過30%,因基金二級市場價格漲幅過高,2家基金公司緊急宣布2月9日停牌一天。
2022年以來,基金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年內回報中位數為-2.7%。不過,基礎設施公募REITs二級市場表現良好,REITs即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目前國內公募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產品合計有11只。
【上海證券報】
虎年春節,寒潮過境,氣溫驟降,廣東迎來10年來最冷春節假期,粵港澳大灣區的港口卻比往年更加火熱。上海證券報記者在深圳、廣州的港口碼頭采訪時看到,各大港區岸橋林立,集裝箱裝卸井然有序,車船往來如織,一派繁忙。
港口碼頭繁忙的背后,是華南地區真真切切的進出口貨物流轉。“我們春節后第一周已經排期50多艘次的外貿班輪和29艘次內貿班輪。從目前船期和作業箱量走勢來看,可以預見一季度的港口形勢是一路向好的,吞吐量值得期待。”廣州南沙海港集裝箱碼頭操作部策劃室副經理張少虹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研究員張立群表示,PMI指數仍保持在榮枯線上,表明經濟繼續呈全面恢復態勢。經濟面臨三重壓力,應積極擴大內需,著力鞏固經濟全面回升向好的基礎。
在江蘇連云港,晶海洋半導體材料公司不停工,日產260多萬張單晶硅片;在湖北黃岡,晨鳴漿紙公司滿負荷生產,每天生產漿板1500多噸……剛剛過去的春節,各地重點企業不停工不停產,力爭工業經濟實現“開門紅”。
以受調研次數最多的藍思科技為例,作為消費電子龍頭股,該公司近期迎來了167家機構的扎堆調研,除了富國基金、廣發基金、華安基金、睿遠基金等明星公募基金外,淡水泉投資、朱雀投資等知名私募基金也加入了調研。不僅如此,去年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前十的基金經理韓創也現身了調研隊伍。
鋰電池概念股孚能科技2月6日接受了140家機構調研,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三六零接受了122家機構的調研。許多頭部公募基金均在調研名單上,高毅資產也參與了調研。
【中國證券報】
最新數據顯示,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通脹指標超預期上漲,引發投資者對我國面臨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和歐美超預期緊縮政策外溢影響擴大的擔憂。專家認為,全球通脹升溫對我國物價影響總體有限,全年CPI漲幅料保持溫和態勢,PPI漲幅將逐步回落,我國經濟復蘇確定性更強,應對外圍風險的政策空間充足。
數據顯示,2021年歐美及部分新興經濟體CPI同比漲幅較大,創近數十年新高。專家認為,本輪全球通脹并非由單一因素引發,而是需求拉動、供給短缺、流動性寬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022年以來,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公司回購、重要股東增持進展公告。多家上市公司發布相關計劃后,在很短時間內就拿出“真金白銀”進行實施,其中不乏斥資逾億元案例,此舉明顯提振了投資者信心。
部分上市公司在發布回購預案后,立即實施回購計劃。數據顯示,14家上市公司在發布回購方案后一周內就進行了回購操作,中環股份、恒銘達、吉鑫科技、寧波華翔、大立科技、華大基因等上市公司更是在發布回購預案3個交易日內就實施了回購。
2月9日,中國移動A股漲停,市場情緒受到提振,主力資金明顯流入科技、白酒等投資者熟知的A股核心資產。分析人士認為,受海外擾動因素影響,資金傾向流入避險資產,業績優良且穩定、估值偏低、分紅率較高的上市公司更具“安全邊際”。
2月9日,中國移動A股收獲上市以來首個漲停板。據數據,中國移動A股以漲停價報收,最新總市值達1.02萬億元。
12:03 | 三一重工業績說明會彰顯經營信心 ... |
12:02 | 直沖漲停!600575,重大資產重組新... |
11:14 | 中芯國際和華虹公司近期并未有股東... |
10:33 | 業內首只!摩根中證A500增強策略ET... |
10:30 | 華神科技:子公司擬以2億元出售參... |
10:29 | 華虹公司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8.6... |
10:28 | 遠東股份斬獲線纜合同大訂單 機器... |
08:29 | 天地在線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 |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