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為促進地方經濟穩定增長,今年以來,多地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據梳理,截至1月25日,各地合計集中開工5608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達42150.3億元。
“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推進、集中開工,說明當前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均等化體系、地區產業支持體系仍在高效、高速搭建中。同時,這也說明了市場資金的走向仍聚焦于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進而表明我國的經濟發展將會以更為長遠的產業帶動、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優化為根基。”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重大項目的推進,無疑將直接拉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券商年報捷報頻傳。從已發布的業績快報來看,已有3家頭部券商去年凈利潤超百億元。其中,中信證券實現凈利潤229.79億元,同比增長54.2%,創歷史新高。
券商近年來一直踐行高質量發展,業績持續向好,行業景氣度不斷攀升,吸引了大批人才“加盟”。截至2021年底,證券從業人員總數達34.17萬人,僅去年一年就有逾8000人加入證券業;而踏入2022年不久,證券從業人員總數便已快速增至34.27萬人。
1月25日上午9時,金龍機電起拍價為85282.8萬元的1.32億股股票宣告流拍。據悉,該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金龍集團持有,因金龍集團被法院判決破產清算,其所持股份于近日在阿里拍賣平臺進行拍賣。
金龍集團所持的1.32億股股票占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為16.49%,本次被全部拍賣。一旦成交,買受人將成為金龍機電的第一大股東。金龍機電此前發布公告稱,金龍集團目前處于破產清算過程中,后續可能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證券時報】
2021年以來,不論是相關管理規定的出臺,還是主播的稅務風波,似乎都在揭示,當前MCN機構(網紅經紀機構)的經營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從更直觀的財務數據來看,部分頭部MCN機構在經歷高速發展后,收入規模徘徊不前,利潤則出現下滑甚至虧損。
今年1月,小紅書宣布起訴多家涉嫌在其平臺上虛假宣傳的MCN機構,MCN機構與其賴以生存的內容平臺之間的矛盾也公開化。未來,MCN機構或將面臨來自市場和平臺的雙重壓力。
截至1月25日晚間,至少有26家券商預告了2021年度業績,其中僅有5家凈利潤同比下降,也即超過80%的券商業績同比增加,甚至有4家券商凈利潤翻倍。不過,也有1家券商出現了虧損。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目前至少已有3家頭部券商預告凈利潤突破百億元,且同比增速相當可觀。其中,中信證券以230億元穩居第一,增幅也高達54.2%;而國泰君安證券凈利潤為150億元,增長34.98%;招商證券凈利潤則增長22.35%,為116.13億元。
所謂每逢佳節發紅包,受流動性影響,節假日資金價格可能走高。如果操作一把國債逆回購獲取無風險收益,掙點過節紅包,也算是股民的一個小福利。
結合春節放假安排來看,本周三(1月26日)、周四(1月27日),是操作國債逆回購的最佳時點。如果分兩次操作,只需買入1天期逆回購合計可賺到11天的利息,而且資金在2月7日開盤前即可到賬,即可用于其他投資。
【上海證券報】
1月25日,中證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數(簡稱“民族品牌指數”)收報2151.23點,跌1.99%。100只成分股中,11只上漲、89只下跌。
分板塊看,部分消費類、醫藥生物類成分股漲幅居前。其中,涪陵榨菜上漲2.26%,智飛生物、王府井、科沃斯、華海藥業、周大生、邁瑞醫療上漲逾1%,安琪酵母、錦江酒店、格力電器、今世緣等飄紅。
在連續數日攀升至歷史新高后,滬鎳期貨忽然“熄火”。截至1月25日下午收盤,滬鎳主力合約跌停,收報16.346萬元/噸,滬鎳2204、滬鎳2206等合約紛紛跌停。而前一交易日,滬鎳主力合約盤中最高觸及18.218萬元/噸,再度刷新歷史新高,月漲幅超15%。
業內人士表示,兩大消息對市場影響較大:一是,1月24日印尼青山首批高冰鎳產品正式裝船發往中國,令市場對鎳供給增長的預期升溫,成為鎳價突然大跌的“導火索”;二是,上期所調整鎳期貨交易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幅度,26日收盤結算時起實施。此外,臨近春節假期,多頭止盈離場也較為普遍。
回顧2021年,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導致的企業盈利分化、全球供應鏈緊張等問題依然存在,但A股市場整體經受住了考驗。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盤,A股主要指數年線多數飄紅。上證指數報3639.78點,全年上漲4.80%;深證成指全年上漲2.67%;創業板指全年上漲12.02%。這也是上證指數的年線在時隔28年后再現三連陽。
【中國證券報】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1月2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將主要從四方面發力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2021年,財政實現超收,將為保持今年的支出強度、推動財力下沉提供資金支持。此外,財政部將用好地方政府債券,保障重點項目建設。
許宏才表示,財政部堅持把減稅降費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舉,精準實施減稅降費,突出支持制造業升級和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在“十三五”期間累計減稅降費超過7.6萬億元基礎上,2021年又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特別是三季度以來,為緩解企業資金困難和經營壓力,允許企業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緩解困難、更好發展。
公募基金定期報告的披露,既是市場跟蹤基金經理投資思路的來源,也是基金經理和投資者溝通的重要窗口。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開始重視基金定期報告中“基金經理報告”欄目,一些基金經理從“寥寥數語”轉變為“千字長文”。隨著公募基金2021年四季報披露完畢,不少基金經理發布的內容都比較“走心”。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了天相投顧整理的“積極投資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報告欄目,發現其中不少關鍵詞透露了基金經理投資配置的玄機。“消費”成為占據C位的最熱關鍵詞,新能源、半導體等成長方向的關鍵詞也熱度不減。此外,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周期”、“地產”等關鍵詞,也被不少基金經理屢屢提及。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等公開渠道發布各類經營信息,特別是新一年的產能計劃,為投資者“透底”了新一年的經營概貌。一問一答間,上市公司所屬行業情況、訂單儲備、競爭格局、潛在空間等關鍵信息,也逐一浮出水面。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在新的一年,景氣行業龍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產能落地,發展節奏緊湊有力。
“從2021年行業公開的招標信息來看,1-10月主機招標接近50GW,預示著2022年實際裝機會遠好于2021年,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飽滿。”近日在互動平臺,天順風能透露的2022年訂單情況喜人。
12:03 | 三一重工業績說明會彰顯經營信心 ... |
12:02 | 直沖漲停!600575,重大資產重組新... |
11:14 | 中芯國際和華虹公司近期并未有股東... |
10:33 | 業內首只!摩根中證A500增強策略ET... |
10:30 | 華神科技:子公司擬以2億元出售參... |
10:29 | 華虹公司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8.6... |
10:28 | 遠東股份斬獲線纜合同大訂單 機器... |
08:29 | 天地在線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 |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