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6月13日,科創板開板三周年。截至6月10日,科創板共有428家上市公司,其中3家公司市值超過1000億元。科創板累計受理70單再融資申請,37單再融資注冊生效;累計受理5單并購重組,1單注冊生效實施完成。目前,已有4只科創板指數產品,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的途徑更加豐富。
制度創新結出碩果
科創板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一批特殊類型企業成功上市。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科創板有38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其中13家為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7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5家紅籌企業以及16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中,康希諾等6家公司2021年首次實現扣非前后凈利潤均為正值,股票簡稱實現“摘U”,目前,科創板累計有9家公司實現“摘U”。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上市標準更加多元化,將決定權交給市場,并購重組、再融資方面采取較為包容性的標準,簡化要求,拓寬了創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
科創板股權激勵制度范圍更為廣泛,價格折扣更優,激勵比例更大,為吸引和激勵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底,共有235家科創公司推出300單股權激勵計劃,板塊覆蓋率為55%。超九成公司選擇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作為激勵工具,平均折價46%,授予股份占總股本比例平均為1.84%。
詢價轉讓制度是科創板獨有的制度安排,為首發前股東“交棒”機構投資者提供了平臺。數據顯示,目前,科創板共有15家公司19批股東通過詢價轉讓減持股份、存托憑證。轉讓股份占總股本比例均值為1.9%,詢價底價平均為前20交易日均價的84%,總成交額達118.4億元。
轉板上市方面,5月25日,“轉板第一股”觀典防務在科創板上市交易,為其他優質中小企業提供了借助資本市場實現發展的范例,打通了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通道。
5月13日,《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定》發布實施,上交所就相關業務細則征求意見。已有國信證券、國金證券、東吳證券、財通證券等加速籌辦相關事宜。
“科創板的詢價轉讓制度,為股東減持提供了新路徑,緩解了減持給市場帶來的沖擊。引入做市商制度,增強市場交易活躍度和流動性,降低波動風險。”田軒表示。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在指數交易、互聯互通層面還有很多創新空間。
“硬科技”企業獲得長足發展
作為支持“硬科技”的主陣地,科創板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去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達13%,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
目前,科創板集成電路領域公司57家,占A股同類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匯聚了中芯國際、滬硅產業等一批硬科技龍頭,形成上下游鏈條完整、產業功能齊備的發展格局;醫藥生物企業93家,成為在美國、中國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此外,光伏、動力電池等新能源產業鏈也初具規模。
如天岳先進是國內領先的寬禁帶半導體(第三代半導體)襯底材料生產商,在國外部分發達國家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的背景下,天岳先進自主研發出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產品,實現了我國核心戰略材料的自主可控,有力地保障了國內產品的供應。
滬硅產業是國產大硅片龍頭,解決了國內300mm大硅片供應的“卡脖子”問題。今年2月份,公司完成上市后的首次定增,募資50億元。公司董秘李煒對記者表示,在科創板上市近2年,融資助力公司發展。
“科創板為‘硬科技’企業獲得長期現金流、穩定隊伍和激勵技術研發,發揮了積極作用,一些優秀科創企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陳靂表示。
與此同時,科創板公司持續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切實回報投資者,322家科創板公司在2021年年報中推出現金分紅方案,現金分紅總額達到290.44億元。
指數產品更加豐富
6月13日,上證科創板芯片指數將正式發布,選取不超過50只市值較大的半導體材料和設備、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裝和測試等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前5大權重股分別為中芯國際、瀾起科技、中微公司、晶晨股份和滬硅產業。這是繼科創50、科創信息、科創生物后,又一只表征科創板市場的主要指數。
“豐富指數產品給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也將為板塊帶來增量資金。”陳靂表示。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6月10日,跟蹤科創50指數的ETF基金有8只,合計規模達515.57億元。其中6只科創板50ETF份額年內增長,合計份額從295.78億份達到457.77億份,基金份額增幅達到54.77%。另外,跟蹤科創信息指數的ETF基金有2只,合計規模7.42億元,科創生物指數于今年5月9日發布。
“科創板指數產品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更好地提供觀測維度和投資工具,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增加流動性,促進硬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田軒表示。
19:02 | 敷爾佳:深耕市場需求 以戰略布局... |
19:01 | 草種科技保障長效生態治理 蒙草生... |
18:59 | 澳洲會計師公會調查:科技創新成為... |
18:58 | 蒙草生態創新機械助力“綠進沙退” |
18:57 | “我是股東”活動走進國芳集團 |
18:56 | 外匯局:2025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 |
18:55 | 《2024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 |
18:48 | 首屆黑色大宗供應鏈風險管理論壇成... |
18:47 | ?騰訊云攜手阿聯酋C.live 打造低... |
18:36 | 助力國產MRI核心部件破局 健信超導... |
18:10 | 雪龍集團榮獲“2024年度浙江省汽車... |
17:32 | 北京證監局指導北京證券業協會召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