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譚楚丹
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對證券公司多個業務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不少券商顯然對此尚未做好充分準備。
近期,投資者“打新糾紛”的案例趨多,頗受市場關注。目前,各大券商手機端交易軟件APP中的“一鍵打新”、“打新資金提前凍結”等,已不再是受人熱捧的功能。當新股破發數量增加,上述曾被視為券商給客戶打新提供的便利手段,如今卻化身“糾紛點”——“一鍵打新”可能變成“一鍵虧錢”;提前凍結資金,讓投資者認為沒有給予充分的交易自由空間。
上述功能設計是否仍然符合當下投資者的需要,應予以反思。這背后體現證券公司在“投資者教育”、“投資者陪伴”問題上是否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以“一鍵打新”為例,該功能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變相鼓勵投資者“傻瓜式打新”、“閉眼打新”,投資者對相關新股以及風險實際上未有清晰的認知,這與注冊制下的投資者教育理念相違背。
當前,資本市場已經發生變化。中國證監會明確表態,要積極引導培育與全市場注冊制相適應的投資者隊伍。那么,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證券公司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提高對注冊制理念的認識,對于未來全面注冊制可能發生的資本市場生態變化要有充分的認知準備。
由于信息不對稱,更沒有研究體系的支撐,投資者尤其是“小白”型投資者對市場缺乏理解。證券公司應加大投教產品的供給,輔助散戶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和新股投資知識,引導投資者主動閱讀新股的信息披露文件,提升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能力。更重要的是,證券公司要做到充分的風險提示。
在投行方面,證券公司應提高承銷能力。A股實施注冊制試點至今已接近三年時間,截至目前尚未出現一例IPO發行失敗。“注冊制改革對券商定價能力、銷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投行并未對此真正落實。
細究原因,目前注冊制新股市場中無論個人投資者抑或機構投資者,對打新仍然踴躍,盡管目前不少新股破發,但是超額認購現象仍然是常態。新股詢價新規后,網下詢價機構報價入圍難度加大,為搶籌碼,報價上浮。在此背景下,證券公司定價能力和承銷能力的考驗尚未迎來“高壓測試”。
目前已有網下詢價機構陸續退出打新市場,網上棄購金額高企,承銷商包銷比例大幅提升。這意味著,證券公司不僅要“保”還要“薦”,強化行研能力及定價銷售能力,發揮投價報告在發行定價中“錨”的作用,審慎撰寫投價報告,反映上市公司真實水平。從這個角度看,證券公司的承銷能力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全面注冊制時代即將來臨,在新形勢下券商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應主動適應新變化,踐行金融擔當。
14:03 | 龍蟠科技鋰電業務再獲新訂單 合同... |
14:02 | 6天5板,002471,3分鐘即封漲停! |
13:42 | 中國醫藥發布《2024年度環境、社會... |
13:42 | 湖南地區智慧眼上榜2025福布斯人工... |
13:37 | 持續深耕運動細分領域 滔搏成頂級... |
13:35 | 畢馬威全球調研顯示:AI信任度依舊... |
13:32 | 諾誠健華BCL2抑制劑Mesutoclax獲國... |
13:29 | 太平鳥發布全新品牌定位 開啟“悅... |
13:25 | 智度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 |
13:20 | 靈均投資試水AI應用 探索名片場景... |
11:57 | “軍工”行情點燃!302132,成交額... |
11:53 | 甘肅證監局扎實推進常態化走訪 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