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券商陸續發布2022年投資策略報告,展望明年A股的指數走勢、板塊配置、資金結構等。
各家券商有一致性預期,也存在觀點分歧。多數券商認同2022年A股結構性機遇仍存,但對市場運行節奏持不同看法。具體配置上,估值回落的藍籌和高景氣度的新能源是關注焦點,對于周期股,券商研判則出現分歧。
指數或弱勢震蕩結構性行情可期
雖然隨著近幾年市場風格持續切換,風格研究和行業比較已取代大勢研判,成為券商策略研究的重心。但由于指數的表征作用依然顯著,“明年大盤怎么走”仍是不少投資者十分關切的問題。
中信證券策略團隊表示,2022年A股將呈“前高后低”態勢,上半年機會較多,下半年相對平淡。具體來看,在多策略方法論的立體研判框架下,中信證券認為2022年A股運行可分為兩個階段:上半年跨周期政策推動經濟回歸疫情前的常態,宏觀流動性合理充裕,A股整體向好,機會較多;下半年或由于高基數下非金融板塊盈利承壓,市場表現平淡。
光大證券策略團隊同樣認為,節奏上市場可能會跟隨政策波動,出現“前高后低”走勢,今年四季度及明年春節前后的市場躁動仍值得把握。但光大證券預計,2022年股指將弱勢震蕩。
不過,招商證券策略團隊對市場運行結構的看法則正好相反。招商證券表示,2022年A股公司盈利增速將保持放緩態勢,宏觀流動性合理充裕,社融增速企穩回升帶動A股在三季度迎來新一輪上行周期起點。因此A股市場有望呈現“前穩后升”態勢。
公募基金仍是最大增量資金源
從流動性預測來看,中信證券同樣對A股2022年資金面持樂觀態度。中信證券表示,與今年春節以來“短錢”驅動市場快速輪動不同,2022年以機構為主的“長錢”的定價權將明顯增強,其中除公募繼續保持較高規模凈流入外,外資、保險、銀行理財子公司等長期資金的凈流入規模相對2021年將明顯增加。
第一,公募銷售渠道向財富管理轉型,在頭部權益類產品的發行上依然積極,預計全年凈流入8500億元。
第二,海外權益基金在A股配置依然偏低,預計北向資金仍會增配A股,全年有望凈流入4000億元,相比2021年(預計值)3500億元小幅上升。
第三,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理財資金加速向理財子公司轉移,間接提高權益配置比例,預計理財子公司權益資產凈流入規模有望達3000億元;另外,私募和游資等偏短期資金凈流入量顯著下滑,預計規模在3500億元左右,比2021年(預計值)8000億元明顯回落。
不過,就外資流向的研判,機構觀點也存在分歧。部分機構認為,在美聯儲實施Taper(縮減購債)的預期下,美元指數短期內表現強勢,或將影響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流出。
招商證券表示,公募基金未來仍是A股主要增量資金來源,預計2022年將會有6400億元以上的凈增量。但需關注海外流動性拐點和美聯儲可能加息對A股的影響。光大證券同樣認為,海外流動性邊際收緊,外資流入速度或將放緩,但對A股市場影響有限。
消費藍籌、新能源或成共識方向
2021年A股市場整體波動加大,結構性分化加劇,中小盤指數顯著跑贏大盤,而大盤藍籌股的估值則有所收斂。整體來看,新能源產業鏈板塊個股漲勢貫穿全年。景氣分化是造成風格分化的核心因素。
展望2022年,招商證券認為,新能源基建、新信息革命將演繹出主線級別行情,建議關注。中金公司同樣看好高景氣、有競爭力的制造成長賽道,包括新能源、新能源車產業鏈等。同時,中金公司還建議關注中下游股價調整相對充分、中長期前景依然明朗的偏消費類領域,如農林牧漁、醫藥、食品飲料等。
中信證券也判斷,藍籌股有望成為貫穿明年全年的投資主線。配置上,中信證券建議在機會較多的上半年聚焦中游制造和消費,在相對平淡的下半年關注消費和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周期股,機構再度出現明顯分歧。中金公司表示,階段性地看淡周期板塊,如煤炭、鋼鐵、航運,以及目前仍受疫情影響,尚未明顯看到改善的領域。
開源證券策略團隊則認為,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可能是相互成就、協同發展的。
開源證券表示,2022年建議圍繞以下三條主線布局:一是供應緊張的原油鏈;二是長期毛利率提升的鋼鐵、煤炭、有色金屬、化工材料;三是享受長期產能成長性的新能源,如風電產業鏈。
22:00 | 網達軟件:2024年年度股東會決議公... |
22:00 | 西部礦業: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2:00 | 新鋁時代:本次重組正按計劃進行 |
22:00 | 玉禾田:公司暫無出口業務 |
22:00 | 玉禾田:美國加關稅事宜目前對公司... |
22:00 | 玉禾田:玉禾田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 |
22:00 | 浙商銀行:第七屆監事會第十一次會... |
22:00 | 浙文互聯: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2:00 | 中科軟:2024年年度股東會決議公告 |
21:58 | 艾比森: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九次會... |
21:58 | 艾比森: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 |
21:58 | 本川智能: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六次...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