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的優勢是效率高、資產配置能力強,但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需要強化定制能力,這是未來差異化的競爭方向。”東吳證券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郭家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券商的轉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唯一要有的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否則生存的空間會很狹窄。
把握優勢發力主動管理
“資管新規出臺后,券商紛紛發力財富管理業務,相比銀行和公募基金,券商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有其獨特的優勢。”郭家安指出,在大類資產配置和投研方面,券商專業能力強,經驗豐富;券商內部有經紀、資管、投行等條線,在各個條線的基礎上可以搭建平臺式的財富管理服務;券商的成長一直伴隨著激烈的競爭,養成了專注的賣方服務意識,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創新進取意識較強,這也是券商的韌性。
郭家安說,資管新規出臺后,資產管理行業準入被拉平,資管機構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去競爭,給了各家機構施展優勢和特色產品的機會。東吳證券資管業務從2016年開始向主動管理轉型,定向通道業務逐年減少。東吳資管的優勢在于各個主動管理領域的研究和創新能力較強。公司在資金、人才、資源等方面對資管業務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公司管理扁平化,投行、經紀等各個條線高效協同,在面臨市場競爭時,效率更高,創新能力更強,走在市場前沿的機會更大。
“固收和權益是東吳證券主動管理業務發力的主要方向。在這兩個方面,始終以追求絕對收益為目標。”郭家安說:“主動管理包涵很多方面,ABS領域、非標融資、股票質押、股權投資、衍生品產品設計等在發展主動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應作為增長的副引擎來看待。”
關注結構性機會
郭家安認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資產配置不應盲目忽視好的資產,應該發揮券商優勢,主動研究。
“上半年,市場風險較大,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我們會主動規避一些風險,包括規避大量民營的信用債,權益的倉位也一直較低。但從6月份開始,我們陸續關注一些資質相對較好的AA信用債。我們始終認為,在這波市場下行的過程中,有一些標的是被錯殺的,無論是在債券還是股票方面。最近市場的情況,也驗證了我們的判斷,確實有一些好的標的。”郭家安說。
他說:“對券商來講,不應該盲目地去忽視好的資產,還是應該主動去研究。這是今年一個大的結構性機會。一些指數類的產品,包括FOF產品,也是配置的主要方向。今后在FOF的精選上,在指數型產品的研發上,我們會加大力度,增設一些產品。現在一些產品點位較低,這個時候讓客戶配置,會有比較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