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平均收益率降至0.45% 銀河金匯3只產品業績居前三位
■本報見習記者 王思文
在資管新規和新監管態勢下,券商正積極向大資管轉型、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方向升級,券商FOF型產品就是券商資管主動管理產品中的重要部分。
不過,據《證券日報》記者近期統計數據發現,今年以來,共有260只FOF新產品發行(分級產品分開統計,下同),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1.58%,且較2016年同期下滑近55%,今年以來券商FOF型產品成立數量大幅下滑。
此外,券商FOF型產品的收益率也差強人意,今年7月份券商FOF型產品平均收益率僅為0.45%,且近三個月、近六個月和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均逐次出現下滑。
年內券商FOF型產品
收益率逐步下滑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7月份有數據可查的489只券商FOF型產品平均收益率僅為0.45%,同期上證指數上漲1.02%,7月份券商FOF型產品收益率創今年以來新低。與券商其他類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相比,7月份券商FOF型產品跑贏債券型、股票型以及混合型這三大類型產品。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在統計券商FOF型產品近三個月、近六個月和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時發現,券商FOF型產品收益率正在逐漸下滑。具體來看,有數據可查的463只券商FOF型產品近三個月的收益率為0.65%,其中最高收益率達到40.79%;有數據可查的434只券商FOF型產品近六個月的收益率為0.71%,其中最高收益率達到43.67%;有數據可查的301只券商FOF型產品最近一年的收益率為2.61%,其中最高收益率達到49%。
除此之外,《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共有260只FOF新產品發行,與去年同期的380只新FOF產品相比,成立數量下滑31.58%,且較2016年同期下滑近55%,今年以來券商FOF型產品成立數量也大幅下滑。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資管新規的落地是今年以來券商FOF型產品的發行和收益率情況不盡人意的原因之一。華創證券分析師洪錦屏表示,證監會此次規定更嚴,對券商資管業務限制較大,券商未來可發力的方向在標準化主動管理和ABS。同時,此次資管業務新規細則的亮點在于給FOF和MOM的設立保留一定空間,未來銀行私募委外可能和券商資管業務有結合點。
銀河金匯3只FOF型產品
位列前三
盡管7月份券商FOF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僅為0.45%,但仍有不少產品的業績十分亮眼。
從單一產品角度來看,7月份,銀河穩盈系列的3只產品(銀河穩盈9號次級、銀河穩盈10號次級、銀河穩盈8號次級)分別位列前三,7月份收益率分別為47.28%、47.28%和46.85%,管理人均為銀河金匯。
銀河金匯為中國銀河證券的資管子公司,據了解,從券商FOF型產品的發展來看,中國銀河證券走在行業前列。今年以來,資管新規明確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券商資管行業走上回歸本源的道路。而中國銀河證券資管子公司銀河金匯在一直以FOF產品為主線而形成了權益類主動管理產品的規模化經營。此外,作為目前營業部數量最多的券商,中國銀河證券將大經紀和大資管業務相融合,夯實FOF類等集合理財產品也是為公司財富管理轉型鋪路。
除此之外,紅塔鑫晟系列的兩只產品的收益率也較高,7月份紅塔鑫晟3號和紅塔鑫晟1號的收益率分別為32.45%和23.82%,管理人為紅塔證券。此外,中航機電振興1號、太平洋平安共贏3號、長城國瑞號象嶼這三只產品的收益率也高于10%,分別為14.04%、13.29%和12.57%,管理人分別為中航證券、太平洋證券和長城國瑞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