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來自IDC的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物聯網支出將達到1.2萬億美元,中國市場將達到3千億美元,成為全球物聯網最大市場。物聯網時代蓄勢待發。當物聯網與金融相“碰撞”,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對資本流向最為敏感的金融機構早已著手布局,四大國有銀行率先發力,其他銀行緊隨其后;保險行業將物聯網技術引入風控;基金、期貨則將物聯網相關產業納入投資標的;傳統金融機構外,互聯網大佬和產業大佬如巨頭海爾等也爭先布局……
“朋友圈”搭建生態圈
海爾金控物聯網金融新實踐
談及當下的物聯網金融行業,物聯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普遍停留于后臺,起到服務于機構用以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的效果,消費者難以直接享受到物聯網技術所帶來的便利。而且,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高科技公司,其對物聯網金融的應用普遍體現出場景化片段的特征,這種模式雖拉近了客戶需求與相關機構的關聯性,提升了客戶的消費意愿,但各個場景化片段難以形成關聯關系,難以為客戶實現更完整的閉環增值服務,機構對于客戶需求的把握也因此形成限制。
縱然物聯網金融的應用場景以及發展空間引發市場遐想,但其至今仍然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這種情況下,在物聯網金融的迷霧中,產業大佬海爾集團旗下海爾金控的物聯網金融實踐為行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探索方向。
海爾金控的物聯網模式可以用“資金+觸點+鏈接=生態圈→用戶最佳體驗演進”的范式進行描述。舉例來看,海爾金控打造的校聯網生態恰是其物聯網金融范式的完整體現。
今年9月份,小林作為第一批“00后”大學生步入大學校園,令她驚訝的是,她所面對的校園生活,與學長、學姐們所描述的傳統校園生活相比有著明顯不同。“之前聽人說要帶IC卡,還要排隊充值,現在只要一個App就夠了。”據小林描述,通過手機App,她可以完成校園里幾乎所有的消費行為,并且不用排隊充值,通過手機就可以實現繳費。
小林所在大學校園生活的這些變化,源于這家校園機構將物聯網技術引入校園。以公共浴室場景為例,通過引入海爾智能熱泵,將熱泵與學生手中的手機進行聯網,這座校園里公共浴室的排隊方式以及支付方式就此改寫。小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共浴室的使用狀況比她想象得好很多。小林稱:“之前聽說大學公共浴室很擁擠要排隊,但現在的情況是大家通過手機預約花灑,預約人少的時間就可以了。”該校園內部工作人員進一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使用海爾智能熱泵后,公共浴室供水不足的情況明顯緩解,按量取水的付費模式也避免了按次取水模式所可能產生的資源浪費。
小林同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除了預約花灑,小林和她的同學們還可以在上述App上完成洗衣機、飲水機等各項學校生活硬件的使用。
對于小林而言,發生在校園里的這些變化不僅改善了校園生活體驗,也提升了生活效率。對于物聯網模式下的校園場景而言,在服務師生的過程中,具備物聯功能的智能熱泵或手機App構成了一個個“觸點”。這些“觸點”不僅為高校學子提供了設備狀態信息,還會將相應的消費、使用等數據實時向中心數據庫平臺傳送,為設備運營商提供清晰可見的財務及運營數據。數據的搜集為運營商進一步精耕細作帶來了機會,在資金流向清晰、運營數據透明的情況下,更容易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推動規模擴張,更好服務于校園。
這一切都源于海爾金控搭建的校園服務生態圈。在海爾金控的物聯網共享金融生態中,各個觸點間并非分隔獨立,而是彼此相連,持續交互,形成一幅完整的校園“朋友圈”。在“朋友圈”內部圍繞用戶持續交互的過程中,校園場景中的更多需求隨之顯現。《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海爾金控打造的校園場景還將鏈接更多校園相關服務資源,例如快遞配送等生活服務;駕校、留學機構等教育服務等等。在不遠的未來,校園服務“朋友圈”的模式也將復制到其他高校,覆蓋全國的“校聯網”有望得以構建。
在上述物聯網走入校園的案例中,海爾金控以其獨特的物聯網金融實踐,從做校園產業金融服務切入,依托用戶交互建立觸點網絡,通過廣泛鏈接生態資源,打造了攸關方共創共享的校園服務生態圈。
這區別于傳統的金融模式,其產業生態不僅有資金支持,更有助力產業生態重構升級的跨界資源鏈接過程,而更重要的一點是,生態圈的搭建讓各方得以共創價值,共享增值。學校提升了服務能力;運營商實現了規模擴張;第三方金融機構也因清晰可見的數據流更樂意提供金融服務;而最終學生體驗也實現了迭代升級。
校聯網案例并非孤例,校聯網以外,海爾金控的物聯網金融范式也持續實踐在健康、能源等各大產業領域實踐。
踐行“人單合一”
看海爾金控如何護航朋友圈
從最初的摸索到如今的實踐,生態模式的建設可謂知易行難。從當下環境來看,高杠桿所可能引發的流動性危機時刻牽扯著企業的神經。如何推動企業在快速成長的同時保持健康發展成為一道難題。
面對這道難題,海爾金控方面給出的答案是,保持對資本市場的開放態度以及踐行“人單合一”的創業模式。
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相比于傳統模式下各金融機構間“競爭對手”的說辭,“共創共贏”更能體現海爾金控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關系。
發端于產業,海爾金控的物聯網金融均為基于真實場景的實踐,物聯網風控下可將互聯網大數據細化為更加清晰可見的小數據和流數據,數據的回溯可呈現出更加完整的財務及運營等數據,比如能將良好投資標的的資金流狀況更好地呈現給金融機構,風控因此更加扎實,從而能夠引入更多的金融要素,為生態圈中的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融資渠道,為企業轉型升級創造更多機會。
此外,在海爾金控方面看來,“人單合一”的模式是推動企業穩健發展的另一重要武器。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所謂“人單合一”即為讓創客小微直接面對用戶、面對市場,讓企業變為打破邊界的、更為靈活開放的、匯聚眾多優質資源的創業平臺。在“人單合一”的模式中,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捆綁起來,員工不再是企業的員工,而是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創客。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員工的價值能夠得到更充分的體現,這種價值又直接作用于用戶的需求上,能夠更充分地滿足用戶需求;另一方面企業可以以此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利益捆綁的模式也有利于企業進一步降杠桿。
時至今日,海爾集團開啟“人單合一”模式已有十余年的光景。有業內人士指出,“人單合一”模式的背后,其實體現的是一種以用戶為核心的理念。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模式創新,無論是物聯網共享金融理念還是“人單合一”的商業模式,海爾金控所追求的均為建立互惠互生的生態體系,并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據了解,物聯網時代,海爾集團基于“人單合一”商業模式首創了物聯網“三生”體系,來引爆物聯網。所謂“三生”體系,即為生態圈、生態收入以及生態品牌。海爾金控構建的校聯網生態亦可以“三生”的角度予以解讀。如上述分析的“朋友圈”構建生態圈,“朋友圈”好友共創共贏產生生態收入,同時在此過程中,校聯網的生態品牌逐漸顯現,并形成一種強大的磁吸效應。比如,數家企業和校園在了解到校聯網生態模式后,主動尋求合作,海爾金控的“朋友圈”也因此逐步擴大。
或許很難有人能夠準確預言出,風口上的物聯網金融未來將何去何從。但目前來看,物聯網金融前景的迷霧中已有海爾金控等探路者先行,從“朋友圈”到生態圈的模式已然成形。未來,生態圈模式能否復制到更多的場景中,物聯網金融能否改寫更多的產業格局,讓我們拭目以待。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