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韓遠飛○編輯邵好
中國民航的“5G時代”即將到來。民航局日前發布的《中國民航新一代航空寬帶通信技術路線圖》,重點描繪了“民航+5G”的未來發展路徑。面對新機遇,眾多產業鏈公司紛紛行動起來,從通信設備商、網絡運營商到航空服務商,都在搶跑這一新賽道。
記者了解到,華為、中興通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公司積極布局智慧航空產業。去年,華為公司與江蘇藍天航空航天產業園旗下天一機場專用設備公司簽訂全面合作協議,組建華為天一5G技術創新中心(TH5G),助力民航建設智慧機場。另外,中國衛通主導的中國第一架高速衛星互聯網飛機去年實現了首航,還在空中實現了直播。
通信設備商中興通訊積極創新,推出了業界首個5GATG解決方案,可支持1200千米/小時的超高飛行速度以及300千米的超廣覆蓋半徑,用戶在萬米高空仍可獲取穩定、高速的體驗,目前正在積極推進5G機上無線互聯的落地。
網絡運營商方面,中國移動等3大運營商推出了基于5G的航天產品體系。去年11月,中國移動發布OneSky智慧民航發展策略。該策略主要構建智慧民航“2-1-3”體系架構,即2張精品網絡、1個智慧平臺、3大應用。其中,2張精品網絡包括高精度定位網以及5G蜂窩網,實現毫米級定位網絡;1個智慧平臺即指中國移動OneSky智慧民航平臺,包括智慧機場、網聯無人機、地空通信3大子平臺;3大應用則包含5G智慧機場、5G網聯無人機以及5G地空通信。
借助5G在物聯網方面的獨特優勢,5G在飛機維護修理方面也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例如海航控股旗下海航技術,作為海南本土飛機維修企業,在國內率先探索“5G+AR”遠程維修應用項目,并獲通用電氣“波音B787發動機維修項目”授權。
航空公司方面,東方航空與華為、中國聯通合作推出了基于5G的“智慧出行”服務。除旅客信息識別和行李管控外,服務場景還包括貫穿值機、安檢、登機、擺渡車、機艙口等各個乘機節點的自助人臉通行,以及云VR、高清視頻、云游戲等影音體驗。上述服務以5G網絡為傳輸渠道,結合了人臉識別、AR、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民航業第一個覆蓋購票到機艙口登機全流程的5G網絡商業應用,應用維度包含旅客、行李、信息三層。
08:29 | 天地在線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 |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