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首屆“產業援疆與產業發展圓桌會議”在新疆昌吉召開。此次會議以“產業援疆與產業發展”為主題,由昌吉州黨委、昌吉州人民政府,中國財富網,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聯合主辦。來自北京、福建等地的182家疆外企業及163家疆內企業,共345家企業參會。會上共簽約項目20個,總簽約額199.73億元。
新疆自古以來是“舟舶繼路、商使交屬”的土地,5年前“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又為新疆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多位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在會議上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與機遇并存,應對匯率、利率等多重挑戰,企業應敢于自承風險,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不變之路。
“海上絲路”對接“陸上絲路”
“這次來新疆,是因為我跟番茄結了一個緣。”創立于福建的七匹狼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援疆的參與者之一,該公司副總裁周士淵表示,七匹狼參與到了一家企業的混改當中,這家企業早期主要做番茄醬和番茄粉出口,福建也有很多食品相關企業及相關產業的企業家,雙方經過交流,延展出一些新的消費產品。會上宣布,昌吉市人民政府與福建七匹狼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番茄產業開發項目,簽約額3000萬元。
“新疆從地域、位置、自然環境等方面而言都是非常好的地方,非常適合種植番茄,還有大麥、小麥、玉米等農產品。新疆還有很多很好的資源,比如棉花,是服裝行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材料。”周士淵表示,未來,七匹狼將考慮在新疆設立分公司或產業基地。也希望能借助“一帶一路”走出去。
在會議現場舉行的產業援疆與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共簽約項目20個,總簽約額199.73億元,億元以上項目17個,簽約額199.37億元,占總簽約額99.8%;10億元大項目8個,簽約額181.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項目2個,簽約額1.9億元;第二產業項目9個,簽約額137.67億元;第三產業項目9個,簽約額60.16億元,涉及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商貿物流、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此外,記者了解到,《福建省“十三五”對口支援新疆昌吉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了福建省“十三五”期間對口支援昌吉州資金21.63億元,實施援疆項目166項。為進一步聚焦受援地脫貧攻堅重點和難點,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現正在著手謀劃“十三五”援疆規劃中期調整工作。
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期調整的福建援助項目資金重點向農牧區、邊遠地區、特困人群傾斜,將多搞一些定居興牧、“雙語”教育、衛生、就業等一批群眾急需的民生項目,支持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帶動增收、提高基層公共衛生和醫療水平、加強貧困學生教育幫扶。
此次簽約中,區外項目16個,簽約額195.96億元,其中福建項目8個,簽約額74.3億元,占總簽約額37.2%。
企業“走出去”風險與機遇并存
許多簽約的企業都希望走出去,然而業內人士認為,企業走出去仍面臨一些挑戰。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表示,走出去可能面臨貨幣貶值問題,許多國家使用不同的貨幣,由于結算周期長,又缺乏好的金融工具和保險工具來鎖定長周期匯率,缺乏保險機制,相關風險目前都是由企業完全承擔。他建議,為了鼓勵走出去,國家可以建立中長期的匯率風險保險機制,根據相關國家的未來經濟發展趨勢,評估貨幣貶值幾率,幫助企業抵御貨幣貶值風險。
“做大型設備的企業本質都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匯率問題,二是利率問題。”魯政委表示,企業在融資時要控制好自己的外匯頭寸和利率風險頭寸。烏魯木齊的人民銀行已經開始推出對于中亞一些貨幣區域進行直兌,這可能是一種避險方案。
不過,張新認為,總體而言,企業開展“走出去”的收益要遠遠高于國內市場收益,因此也要敢于去承擔責任和風險。
新疆可成為向西開放的門戶
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及核心區,與8個國家接壤,擁有長達5600公里邊境線和眾多口岸,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門戶。
“就好比過去絲綢之路經過的綠洲,烏魯木齊和昌吉都有可能成為中亞的經濟、教育、醫療的中心。”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新疆的發展現在應放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大視野當中來考慮問題。
在魯政委看來,全球經濟金融的中心自己并不一定要生產什么,只要是個交通樞紐。資本市場本質是一個風險分擔市場,在“一帶一路”推進中,新疆可以在經濟、醫療、教育等方面做出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