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要素市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最大優(yōu)勢。目前,上海集聚了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外匯、票據(jù)、期貨、黃金、保險等各類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成為國際上金融市場體系最為完備、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
日前,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上海已經基本建成了以較齊備的金融市場體系為支撐的、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和金融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們可以看到,上海金融要素市場的誕生、集聚、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縮影,很好地反映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改革發(fā)展歷程。
新中國首只股票誕生地
據(jù)介紹,上海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是探索階段。當時,中央醞釀啟動我國金融市場領域的改革開放,并首先選擇在上海落點布子。1984年,新中國首只股票——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上海發(fā)行,1986年首個證券交易柜臺——上海靜安證券業(yè)務部在上海開辦,隨后的1988年,第一家外匯調劑公開交易市場在上海成立,這些都開創(chuàng)了我國金融業(yè)改革開放的先河。
上世紀90年代是逐步集聚階段,全國性的金融要素市場體系在上海初步形成。浦東開發(fā)開放后,中央正式提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構想,賦予了上海當先鋒、打頭陣的重任。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一馬當先,自199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開始,1994年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996年的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1999年的上海期貨交易所等相繼成立,上海金融要素市場集聚效應初步顯現(xiàn)。
進入新世紀,上海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進一步完善和規(guī)模擴大階段,基本確立了上海作為國內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上世紀90年代市場集聚的基礎上,2002年成立了上海黃金交易所,2006年成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2009年設立上海清算所。它們的陸續(xù)成立,進一步完善了上海金融要素市場體系。與此同時,上海金融市場規(guī)模迅速擴大,上海金融市場成交額由2001年的10.8萬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28萬億元,12年增長近50倍,這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發(fā)展史上都是罕見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進入提升功能階段,金融市場功能進一步提升,支撐上海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隨著2016年上海保險交易所、上海票據(jù)交易所、中國信托登記公司成立,上海形成了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2017年,上海證券市場股票籌資總額位居全球第二,股票交易額和股票市值均位居全球第四,上海黃金交易所場內現(xiàn)貨黃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鋼、銅、天然橡膠等10個期貨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
隨著金融市場功能進一步提升,上海金融市場已經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投融資平臺,銀行間市場已成為我國市場化的基準利率和基準匯率生成地、以及境內人民幣相關產品交易定價中心。上海期貨市場已經成為全球三大銅定價中心之一,充分發(fā)揮了積極的“穩(wěn)定器”作用,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資源配置從國內走向國際
鄭楊介紹,伴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近30年的建設歷程,上海金融市場實現(xiàn)了三個“轉變”。
一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轉變。金融市場體系逐步齊備,金融市場規(guī)模逐步擴大,2017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額達1428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131倍。2017年直接融資總額達7.6萬億元,占全國直接融資總額的85%。
二是市場功能從單一到多元的轉變。上海成功推出了中期票據(jù)、國債期貨、股指衍生品、利率衍生品等一批有重要影響力的金融產品和工具,從傳統(tǒng)的投融資功能拓展到價格發(fā)現(xiàn)、套期保值、政策傳導等多種功能。
三是市場資源配置從面向國內到走向國際的轉變。證券滬港通、黃金國際板、債券通、原油期貨等相繼啟動,“滬倫通”正在穩(wěn)步推進,為更多的境外機構和投資者參與上海金融市場開辟了多種渠道。銀行間債券、外匯、貨幣等市場加快開放,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跨境ETF等試點順利推出。
鄭楊說,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與龐大的資本體量之間還不夠匹配,下一步上海金融市場發(fā)展的關鍵領域是國際化。
對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來說,仍然任重而道遠。據(jù)統(tǒng)計,中國資本市場占全球資本市場的11.3%,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和第三大債券市場,但上海股票市場外資持股比例不足5%,債券市場外資持有占比不足2%,且參與者類型過于單一。
鄭楊說,上海今后要堅持國際化導向,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逐步解決金融市場的結構性問題,讓金融要素市場更發(fā)達、更活躍。加強金融要素市場開放的系統(tǒng)性和協(xié)調性,進一步完善金融要素市場開放結構。拓寬中外金融要素市場合作領域,大幅拓展境外投資者參與范圍、渠道和規(guī)模,支持境內外金融市場在股權合作、產品開放、指數(shù)編制等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深度合作。支持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lián)互通,加大登記、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之間的合作。同時,營造良好的國際投資環(huán)境,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提高跨境風險管理水平。
15:26 | 宏德股份:2024年度,公司海外市場... |
15:26 | 河鋼股份:各部門間具有信息共享的... |
15:26 | 好想你:公司按月為員工繳納社保和... |
15:26 | 航天智造:公司在技術研發(fā),產品集... |
15:26 | 國林科技:乙醛酸當前銷售價格較去... |
15:26 | 國林科技:公司有軍工行業(yè)應用業(yè)績 |
15:26 | 國林科技:公司生產的臭氧系統(tǒng)設備... |
15:26 | 高偉達:子公司鉭云科技具備較強的... |
15:26 | 高偉達:現(xiàn)有業(yè)務中暫無跨境數(shù)據(jù)相... |
15:26 | 福星股份:一季度營收低是本期項目... |
15:26 | 福星股份:截至4月30日股東人數(shù)約... |
15:26 | 峰璟股份:公司競拍的南京知行資產...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