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靳衛星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以來(截至10月23日),生物醫藥行業共計發生514起融資事件,涉資總額達1075.91億元。在申萬分類的22個行業中,生物醫藥行業的融資數量僅次于社會服務行業的675起;融資總額僅次于非銀金融行業的1281.57億元、社會服務行業的1122.29億元,位列第三。從融資細分領域來看,醫療設備領域依然是熱點,此外,生物制藥領域也受到資本廣泛關注。
盈來資本VP盛荔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產品落地和變現已經提升到與技術創新性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成為業內投資關注的新重點。投資市場不會快速恢復到去年的火熱狀態,但企業估值會回歸理性,部分機構可能會出于價值投資的目的出手。”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以來,多家醫療設備相關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根據已公布的金額來看,融資規模從數千萬元到數十億元不等。其中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來自聯影醫療,該筆融資發生在今年8月份,融資規模達54.94億元。愛爾眼科于10月份定增的35.36億元,貢獻了今年第三季度以來僅次于聯影醫療排名第二的融資額度。此外,包括五洲醫療、微創腦科學、威脈醫療、漢諾醫療、神思醫療、潤邁德等在內的多家企業,均拿到新融資。
隨著醫療新基建不斷深入開展,醫療設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容。德邦證券分析稱,2020年全球醫學設備大類市場規模達千億美元級別,2030年全球市場空間高達2000億美元左右,在全球老齡化背景下,疾病高發,醫療需求釋放,設備配置先行,需求爆發疊加國產替代加速,國產醫療設備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東高科技高級投資顧問謝青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療器械集采逐步落地將有助于推動加速國產替代,目前已經覆蓋骨科、血管介入、眼科等高值耗材領域,同時也在逐漸向體外診斷板塊嘗試。高值耗材的集采有望推動相關企業集中度持續提升,研發能力強、產品管線豐富、具備自主可控引領國產替代及業務國際化產品出海雙重成長邏輯的醫療設備及相關配套耗材相關公司有望更多獲益,也會更受資本關注。
據同花順iFinD數據,今年第三季度以來,生物制藥領域亦迎來投融資熱潮,包括益方生物、泰邦生物、方拓生物、英諾特等在內的多家企業均斬獲融資。其中,益方生物于7月份獲20.84億元融資;泰邦生物于8月份獲3億美元融資,分別貢獻了生物醫藥行業在今年第三季度以來排名第三、第四的融資額。
“現階段國內創新藥還停留在模仿階段,發展空間巨大。在生物制藥領域,資本目前主要關注Fast-Follow(快速追蹤新藥模式)和Me-better(在仿制中創新、要做得比原產品更好)的藥,這方面是國內擅長的,也能快速彌補與國外創新藥的差距。”分銳資本管理合伙人黃斯沉向記者表示,“創新藥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個別細分賽道上一旦存在機會,國內的醫療機構會愿意陪伴項目一起挑戰。”
另據記者觀察,從融資輪次分布來看,早期項目更受資本關注。“早期項目成長空間大、投入少、回報更誘人。在各家機構都比拼投后水平之際,投得越早越意味著更容易實現對好項目的掌控和賦能,以及有節奏且受控制地實現退出。”盛荔對此表示,“藥品上臨床有困難或者臨床數據不足以支撐發展的企業可能會更早迎來資本寒冬,而發展偏早期且擁有較強技術壁壘的企業將更受關注。”
08:29 | 天地在線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 |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