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證券行業開放持續提速,外資券商將加快進入中國市場。金融開放有利于提升我國金融業發展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提升金融市場效率。但我國金融分業經營模式和發達國家金融混業經營模式的差異,在金融開放加快的背景下,將對我國證券行業帶來多方面挑戰。
混業經營是主要趨勢
金融混業經營具備明顯的范圍經濟優勢。所謂的范圍經濟,是指在單一企業內從事兩種經濟活動的成本,小于兩家企業分別從事其中一種經濟活動的成本,即企業可以通過同時生產多種產品實現成本和效率優勢。銀行業是典型的具備范圍經濟特征的行業,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通過整合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范圍經濟最為明顯。其范圍經濟可能來源于知識和技能、客戶信息、業務渠道等資源的共享。“交叉銷售”是范圍經濟的典型表現,例如,銀行通過貸款業務可以為公司挖掘其他潛在業務,為客戶提供其他股權債權融資、開發金融衍生品等,從而節省大量的客戶開拓、信息搜集等成本。
發達經濟體普遍采取混業經營制度。從全球主要經濟體金融業演變歷史和趨勢來看,金融業大多經歷了金融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的多次反復。近幾十年來,金融混業經營已成為共同趨勢。1960年代,歐洲國家率先恢復了混業經營制度;美國于1999年出臺《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承認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合法地位;日本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啟了金融自由化進程,至20世紀末徹底實現了混業經營。至此,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都采取了混業經營制度。
再次,國際大型投行已全部實現混業經營。從全球范圍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采取的經營模式看,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規模體量的銀行可能根據自身特點和定位,選擇混業經營或專業化經營策略。但全球范圍內從事投行業務的大型銀行,基本上都已實現混業經營。在2018年2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中,從事投行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都同時從事商業銀行業務。作為傳統獨立投行業務的典型,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在金融危機后也都已進入商業銀行領域。
外資券商競爭優勢明顯
在當前全球發達國家普遍實行混業經營制度的背景下,我國實行分業經營的監管制度,使得我國證券行業在金融開放中面臨挑戰,外資券商在與內資券商競爭中將具備一定的優勢。
一方面,母公司混業經營凸顯跨境業務優勢。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企業和居民國際化金融需求持續增長。在服務企業需求方面,外資券商母公司通過混業經營,可以同時發揮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優勢,除中介融資、咨詢等服務外,還能為企業提供結算、現金管理、風險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從而通過境內外業務聯動,強化客戶關系,提升外資券商在境內的競爭優勢。在服務居民需求方面,居民跨境金融需求日趨多樣化,在全球資產配置中,除了投資資本市場金融產品外,還包括儲蓄及現金、房地產、保險、家族信托等金融服務需求。在提供多樣化金融產品上,實行綜合化經營的外資金融機構具備明顯優勢,而國內證券公司則存在明顯的短板和制度缺陷。
另一方面,通過設立金融控股子公司實現境內的實質性混業經營。隨著我國金融業開放力度加大,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的設立進一步向外資開放。由于發達國家大型金融機構同時從事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因此,國外金融控股集團可能同時在國內設立銀行專業子公司和券商專業子公司,從而實現實質性的混業經營。當前,已有部分合資券商母公司在我國境內設立了銀行子公司,如瑞銀集團的“瑞士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摩根大通的“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外資券商通過與集團內其他境內控股子公司的業務協作,將為其業務發展帶來競爭優勢。
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
針對當前我國證券行業面臨的劣勢,建議加快完善監管措施,為內外資券商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一是鼓勵證券公司提升“走出去”的能級,實現境外混業經營。目前已有少數券商在境外初步實現了混業經營,如海通證券收購海通銀行,但多數證券公司“走出去”仍然以證券業務為主,使得國內券商在國際競爭中面臨著經營模式的劣勢。建議鼓勵證券公司在境外逐步進入其他金融業務領域,通過境外混業經營,在國際業務上實現與外資券商的同臺競技。
二是盡快放開金融控股集團的設立,通過金控集團實現金融混業經營。目前,國內大中型證券公司中,只有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等少數券商隸屬于金融控股集團,多數內資券商在境內都將面臨外資金控集團的競爭。建議盡快放開金融控股集團的設立,確保內外資券商在經營制度上實現公平競爭。
三是統一境內外金融控股集團監管。當前我國正推進金融控股公司模擬監管試點,成熟后將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外資券商多數隸屬于境外金融控股集團,因此需要將其統一納入金控集團監管,并加強跨境監管協調,統一境內外監管標準,為內外資券商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23:46 | 南京化纖重大資產重組草案出爐 主... |
23:46 | 杰克股份:全力推進智能高端產品研... |
23:46 | 風范股份錨定海外市場 多元化布局... |
23:46 | 閏土股份穩固業務基本盤 不斷強化... |
23:46 | 政策持續落地企業加碼研發 腦機接... |
23:46 | 推進國際化戰略 沃爾核材擬赴港上... |
23:46 | 小羽毛撬動大市場:羽毛球產業如何... |
23:46 | 打好“三張牌” 促羽毛球產業健康... |
23:46 | 房企債務處置進程提速 行業邁向發... |
23:46 | 佰仁醫療董事長金磊:堅持原研創新... |
23:40 | 一季度41家財險公司車均保費環比下... |
23:40 | 多家金融機構落實監管要求披露助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